“若馮敬通真能說服公孫述殺方望,非但能去敵一謀主,還能讓隗囂心懷忐忑,今日公孫述能翻臉殺方望,明日,會不會殺他呢?雖然奪了涼州,但隗囂本就不欲爭天下,我與他甚至還有點舊交情,何必非要你死我活呢?”
第五倫也是不要臉,佔盡了便宜,當然這麼說了。
而等今日訓政結束,老太師張湛也會同奉常王隆,以及監察機構丞相司直黃長、御史中丞宣秉,四人神情嚴肅地入內,向第五倫稟報了來自各地匯總後的奏呈。
“陛下,公投結果,出來了!”
這次的假民主,第五倫只選了有條件組織老百姓投瓦的幾處地方,除了魏軍和赤眉俘虜外,還有長安、洛陽、右扶風武功縣、魏郡元城縣幾處,其中武功、元城分別是王莽封地、祖地,相當於第五倫放水,以堵天下之口——若連這兩處的民眾都希望王莽死,那真是老天都救不活。
從三月到五月,一共近百萬人參與了投瓦——紙面上的數字,真實的“選票”,恐怕一半都不到,有個三分之一就不錯了。
當然,報上來時,卻是足人足數。
結果是,也只有赤眉軍中一部分念著他是“田翁”時的好處,其餘人都希望王莽去死,於是投瓦時扔向左邊的數量,高達九成五!
作為監察機構,丞相司直黃長信誓旦旦地保證,投瓦過程公平公正公開,絕無一點官吏、軍隊逼迫百姓投王莽死的情況。
倒是正人君子的御史中丞宣秉表示,一些地方存在民眾隨大流,亦或是人數不足,湊不齊半數,里正、宗族便代投,事後隨便多報幾百上千姓名的情況……
但這些瑕疵,卻被奉常王隆認為是“無傷大雅”。
第五倫倒是無所謂,假民主嘛,意思一下,做個樣子就行了。
他看完這些數目後,只仰天而嘆。
“民心如此。”
“天意如此!”
王隆、黃長皆下拜頌揚:“陛下當代天行罰,誅一夫莽!”
二人心中是高興的,如此一來,第五倫綁架了輿論,就徹底解決了處死舊主的麻煩尷尬,完完全全代表天意民心,不必落世人口實。
宣秉默然不言,但也覺得王莽該死。
倒是太師張湛心存不忍,他是前朝舊臣,王莽改制的積極參與者,知道王莽的“初衷”不壞,雖然如今是魏朝元老,但張湛仍對老皇帝,存有一點憐憫。
加上他與第五倫關係不同一般,曾經是舉主,如今又貴為太師,便咬咬牙,提議道:
“陛下。”
“夏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詬天侮鬼,淫亂極暴,當時民不聊生,皆言:‘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
“然而縱桀有大惡如此,成湯革命後,卻只是放逐夏桀於南巢,留下了千古美名。”
話到這裡,其意甚明,一時間王隆瞥眼,黃長側目,宣秉也凝神細聽。
而第五倫,已經收斂了神情,看不出喜怒。
做了一輩子老好人的張湛看向第五倫,滿懷期盼地說道:“如今,王莽之惡雖與桀紂等同,但陛下之仁慈,卻遠甚於湯武。”
“公審已罷,王莽禍亂天下確鑿無誤,殺之合乎公理人心。但若陛下效仿前世,特赦王莽,只罷為庶民,流放遠方,如此既應了天意民心,又彰顯仁德,更讓王莽留其垂垂性命,在餘生數年悔過前罪,在臣看來,這才是對王莽的最重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