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到屋子裡面,江陽拿出紙筆開始寫。
首先一步穿越到火器時代不現實,冷兵器必須要有。
滑輪弩是個好選擇只是不知道這王家兄弟搗鼓出來沒。
其次甲冑必須滿足所有鄉勇,也就是三萬人列裝。
兵貴於精,精在於器。
按照現在的鐵價來算,打造三萬人的甲冑,自己要付出將近千萬的支出,錢財這裡江陽倒不是很擔心,白酒廠和白糖廠擴建在即。
除此之外還要有騎兵,陳智勇的彙報已經來了,這次他們俘虜了四千多頭戰馬,完全可以組建一支重騎兵。
但是重騎兵需要的甲冑數量也不少,人需要,馬也需要!
單從現在來說,江陽缺鐵,嚴重缺鐵,甚至說在發展下去民用上面都會缺鋼。
鋼鐵鋼鐵,讓人發愁。
江陽稍微多想了一下,民事上面再往後的發展就是交通,建築,衣食住行,衣食到不用多擔心,就是住和交通必須要大量的鋼鐵。
鐵礦!江陽一拳砸在桌上,自己必須要有!是必須!
其次除了這些江陽深知目光要放長遠,冷兵器不是最終的目的,自己還要多去琢磨一下熱武器。
事情要兩把手去抓,這樣出現了意外也不至於致命。
說到了火器,必然離不開火藥。
火藥最早起源於春秋戰國時候,還是煉丹師無意間發現的。
而火藥的應用確實能追溯到唐朝,只不過記載太少了,當時用的是火箭來當作載體,當然不是後世的火箭,而是火焰箭矢。
不過用法還不夠嫻熟,可以說還是處在嘗試階段。
這科技的發展一不小心就會走上歪路,也不能說叫做歪路,只是侷限。
如果火藥在煉丹師發明出來的時候就被應用在軍事上,那麼從春秋到大唐,火器應該發展的很璀璨。
但是沒有人引領就會導致科技樹點歪了,你看這火藥,高精尖軍事發明愣是被當作煙花。
如果說不是軍事偶然發現或許會被當作有一點危險的玩具。
話歸正題,江陽打算推進火器的發展,那麼必須要有順序一步一步來,不可能說是上一秒想發展下一秒拿出核彈的圖紙來研究。
凡事都是由小到大,該走的彎路一點也不能少。
在歷史上宋朝的時候就發明了第一隻竹筒做槍身的突火槍,只不過射程和殺傷力不盡如人意。
後來成吉思汗遠征的時候,將突火槍改制成為鐵管槍身,讓西方人吃盡了苦頭。
從而引發了對火藥的研究,一時間出現了火繩槍,遂火槍,火帽槍等等,與之配套的自然也有一些火炮。
再到後來的後膛槍,機槍,狙擊步槍,甚至是榴彈炮。
江陽先將目標定在了火銃之上,這個理論簡單,能夠簡易製作,還能給予工匠一定的經驗。
火銃之後就是土炮和燧發槍。
突火槍十分簡單,但是射程三百米,有效射程一百米,而且研究出來也會很快被淘汰,無法列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