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忙大叫道:“少將軍,不可魯莽啊,您以為現在您還能調得動兵嗎?”項羽聞言大怒道:“我為叔父報仇,誰敢攔我!?擋我者死!”范增苦勸道:“少將軍,大將軍一死,我楚**階最高的便是下柱國大將軍宋義以及裨將軍桓楚,也就是說目前兵權已經自然落在這二人之手。這二人一向與我不和,怎會願再將兵權交與少將軍之手,肯定不會同意發兵的!”
項羽鐵青著臉,咬牙道:“他們要敢阻我,我管他什麼下柱國大將軍、裨將軍的,殺無赦!”范增聞言嚇了一跳,忙道:“少將軍,大將軍剛剛崩亡,楚國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正須穩基固本,再振雄風,若自相殘殺,豈不是自取滅亡!?更何況,若硬來的話,我方的勝算不高啊!大將軍在時,威望崇高,楚軍自然望風而從;大將軍一死,除少數大將軍嫡系外,楚軍中威望再無高過宋義、桓楚者,所以若少將軍強要調兵,恐怕沒有多少人會聽從少將軍的!請少將軍三思啊,現在萬不可與宋義、桓楚等翻臉!”
項羽在戰術上還是很有天賦的,聞言一呆,握緊的拳頭漸漸鬆了開來,“撲通”一聲坐倒在地,悲憤地道:“那難道叔父的血海深仇就此不報了嗎?”“不!”范增急道:“大將軍的仇當然要報,只是現在最要緊的是穩定局勢,爭取軍中有勢力的大將支援,等我們掌握了兵權後,再除去宋義、桓楚,解決掉所有的掣肘力量,然後發兵為大將軍報仇也不遲啊!”
“大伯,你看呢!”項羽一臉不甘地望著項伯。項伯不是莽撞之人,外雖魯而心細,悲愴地點了點道:“軍師所言甚是,切不可莽撞,現在明地裡要和宋義、桓楚等搞好關係,暗地裡則加緊爭奪兵權,這才是上策。至於三弟的仇,遲早是要報的!羽兒,現在項氏一門的重擔都落在了你的肩上,你要學會以大局為重啊,切不可再像以前那樣逞個人義氣!”
項羽見項伯和范增都這般說,黯然地點了點頭道:“那就這樣吧,明日估計大王會舉行朝會,商議叔父去後的兵權等事,現在便請大伯和軍師去遊說朝臣,爭取明日能夠讓我繼承叔父之職,掌握兵權!”
范增聞言嘆了口氣道:“這很難啊,以宋義、桓楚二人的威望,上柱國大將軍一職不太可能由少將軍繼任,裨將軍也很危險。如果能為少將軍爭取到前、後、左、右四將軍之首的前將軍就不錯了,畢竟現在少將軍實職只是右將軍,不太可能連越數級的!”項伯也道:“我等盡力而為吧!”
項羽聞言有些默然,一時沉默無語!
下柱國大將軍宋義府邸。
內室中,正燃燒著一盆熊熊的爐火驅逐著溼寒的天氣,室內暖洋洋的。几案後,六十多歲的宋義白髮飄揚,正端坐看書,真有一副仙風道骨的味道。
忽然間,門外有親兵輕聲道:“大將軍,桓楚將軍正在偏廳求見!”宋義頓了頓,平靜地道:“請桓將軍進來!”“喏!”親兵退下。
不一會兒,一陣沉重的腳步傳來,來人身為進門,聲音先至:“大將軍,又在忙裡偷閒呢!?”說著,一名身材高大、相貌英挺的四旬將領邁步進來!
“噢,桓將軍來了,快快請坐!”宋義放下書簡,笑而相迎道:“我這不也是閒而無事,打算多讀點書,以教大王麼!”由於項梁不讓宋義掌握實權,但又不能讓宋義這個下柱國大將軍無事可幹啊,便讓宋義又兼了個太傅的虛名,教導年青的楚王!
桓楚喜孜孜地落座道:“大將軍,我等以後再不會閒而無事啦,因為我等掌權的時機來了!”宋義聞言,心中一動,驚道:“莫非……”桓楚笑道:“正是!我剛剛聽說,那項梁傲慢自大,在前線只帶二百餘親兵出巡,結果為韓信探知,於途中設伏,項梁力戰而死,六萬大軍一夜盡散,只剩少數逃回淮安!您說這項梁一死,楚國的兵權還不落入你我之手!?”
“唉,可惜啊,可惜!”宋義聞言雖然一副早有所料的表情,但卻也沒有多少高興的意思。桓楚有些奇道:“大將軍,您不是一向和項梁不和嗎,怎麼項梁現在死了,您不太高興!?”
宋義嘆了口氣道:“我雖與項梁不和,卻非私怨,只是公仇!那項梁驕橫跋扈,不僅不把我等放在眼裡,還因為自恃擁立之功,連大王也不放在眼裡,只把大王架成了個傀儡,故我與之屢屢相鬥,只盼能重振王權!今日項梁雖死、王權可以得振,但此人之文才武略卻實高出我等一籌,有他在,我楚國畢竟實力雄厚、不懼任何強敵,他今一死,我楚國實力大傷,抗秦乏力,又有何喜之有!”
桓楚聞言愣了一愣,欽佩道:“大將軍一心為國,忠心可贊!只可惜那項梁聽不見忠言,終被韓信所趁,實是自取滅亡,天意不可違也!大將軍,現在雖然項梁已死,可是那項梁餘黨定然不甘心拱手交出兵權,恐怕來日朝會之上會有所異動啊!”
宋義聞言淡淡一笑道:“項梁一死,項羽不過一右將軍而已,有何懼哉!我宋家、桓家、項家合稱楚國三大世家,以前項梁在時,懼其威勢,我等不能與其相爭,今日他之一死,我宋、桓兩家只要振臂一乎,朝臣必多會為我所用,又豈會服項羽一區區黃口小兒乎!?更何況,大王亦深受項梁專權之苦,此次趁此良機必然不會再讓項氏掌權,所以也一定會全力支援我等。桓將軍多慮了,上柱國大將軍一職捨我其誰,而桓將軍也可再進一步,接替老夫下柱國大將軍之位!”
“雖然如此,卻也不可不防,我等還是事先有所準備為好,免得到時措手不及!”桓楚笑道。“嗯,桓將軍所言有理,我等可一方面聯絡朝臣,一方面做好準備!”宋義點了點頭道。
“大將軍,聯絡朝臣之事便由我來做即可!只是明日朝會之上,以項家餘威猶存的勢頭,以及項羽國戚的身份,恐怕大王也不好不加以撫慰。我等即使搶得了上柱國大將軍一職,但恐怕亦阻止不了項羽向裨將軍、前將軍、後將軍三職發起的挑戰!”
“嗯,有道理。現在朝庭前、後、左、右四大將軍中,職位以前將軍為尊,後將軍、右將軍次之,左將軍最後。現在左將軍授與了鍾離昧,右將軍是項羽,只有前、後兩將軍尚未授人,再加上桓將軍升職後空出來的裨將軍一職,就有三個空缺可用!若項梁等得不到上柱國大將軍一隻,必然退而求其次,卻也不能讓他完全如願!”宋義想了想道:“現在劉邦剛剛攻取魏國,功勞極大,又和我等交厚,不如讓劉邦接任裨將軍一職,這一點朝中應該無話可說。另外彭越新降之人,至今未封,也是不妥,就讓他接任前將軍一職,厚待降臣也是無可厚非之事。至於項羽嗎,只讓其接任後將軍一職,以示安慰吧!”
宋義果然老奸巨滑,須臾工夫就讓項羽的位置定了下來。
“太好了,我這就去與我宋、桓兩宗的朝臣們通個氣去,明日就看那項羽小兒如何哭吧!”桓楚大笑。
楚國王宮,議事殿。
上百名楚國官員在議事殿內靜靜地等侯著楚王的到來,不時的有交好的官員低聲交換著對時局的看法,做著只有彼此間才懂的手勢。但宋義、桓楚、項羽、范增、項伯五人卻默然無語,一臉平靜地看不出什麼。
不一會兒,忽然間有一聲尖厲的聲音傳來:“大王駕到——!”
眾朝臣連忙拜伏在地,恭聲道:“大王萬福!”年青的楚王熊心從殿門走入,穿過群臣形成的長廊,登上王座。
“各位愛卿,”楚王一臉地悲傷之意:“朕昨日驚聞上柱國大將軍於廣陵前線遇難,我軍亦大敗而潰,心中不甚哀傷。項大將軍一心國,忠直不阿,今日戰死,不僅僅是寡人的損失,也是我楚國的損失。天妒英才,可嘆啊可嘆!”
雖然熊心對項梁把持朝政也比較不滿,但是z國人一向有對死者既往不咎的美好傳統,所以倒也不介意多多讚美項梁幾句!
項羽頭扎孝巾,身穿孝服,一臉愴然地出列道:“大王,臣之叔父為國力戰而死,已盡人臣之道。叔父無子,但待臣有若親子,所以臣亦須盡父子孝道。請大王準允臣統領大軍,為叔父報仇,為楚國雪恥!”
項羽說得雖然比較隱晦,但其實就是說:我想子承父業,繼續掌握兵權!
“這——!”楚王熊心面有難色地看了看宋義,顯然不想將軍權繼續交給項氏一門。畢竟項梁雖然以前也對楚王比較敬重,但實際上卻將楚王架得只剩下了個空架子,這樣的日子熊心是無論如何不想再過了。
宋義一看楚王為難,趕緊前來救場,出列道:“大王,項少將軍孝義可嘉,為項大將軍復仇之事肯定要做,但不是現在。因為現在朝中群龍無首,當先推選一名德高望重之人擔當上柱國大將軍一職,安撫眾心,然後整頓兵馬,再與秦軍決戰不遲!”宋義其實就是就是在拐角抹角地說明項羽現在還不夠格統帥大軍。
“嗯,不錯!各位愛卿看何人適合繼任上柱國大將軍一職?”楚王是趕緊順坡下驢,一臉正色道。
便有一名朝臣出列道:“大王,項少將軍系出名門,自小深受項大將軍教誨,無論文韜武略皆是最佳人選,更可子承父職,穩定軍心,日後說起來也是一段佳話!”這是項氏一黨的人物,說的話讓項羽心下暗喜。
話音剛落,就有一名朝臣蹦出來道:“不可,上柱國大將軍一職乃是朝廷第一重位,理應由賢者任之,豈可搞父死子承這一套。要知道這朝庭可是國家的,不是他項氏一門的!”這又是宋、桓一黨的人物了。
又有項氏一黨朝群臣駁斥道:“搞不搞父死子承這一套不是重點,重要的是項少將軍治軍嚴謹、深通兵略,而且武藝超群、勇冠三軍,這朝中有何人能比項少將軍更適合此職!?”
“當然有!”說話的是桓楚的親族桓順:“要想當得上柱國大將軍一職,最重要的有兩點:第一、威望,無威望則難則眾心;第二、兵略,無兵略則難以勝敵;至於武藝勇否,應不在考慮之列,畢竟柱國大將軍又用不著做那匹夫之勇。而要論到威望,朝中最高之人當數宋大將軍,宋大將軍系出名門,乃四朝老臣,德高望重,有誰能與之相比!?要論兵略,宋大將軍在先朝更是屢次為將,雖不如項燕大將軍那般威震天下,卻也是我楚國數十年來威名赫赫的老將,總比某些黃口孺子知兵多吧!所以,臣以為上柱國大將軍一職理應由宋大將軍繼任,而且宋大將軍早為下柱國大將軍,此時接任項大將軍一職,也顯得名正言順、理所當然!”這桓順將宋義的優點一一列舉,還挑釁似地看了看項羽。
項羽大怒,雙瞳目倒豎,頓時手按劍柄,有發作之意。范增大慌,連忙目視項羽,搖頭示意。項羽強忍憤怒,冷哼一聲,不再理會桓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