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嘗試走過去,才發現,現場所謂沙灘,走出去人就陷在裡面了。
這整個地方都是淤泥。
一問本地的場務,才搞清楚。
這他媽其實不是海岸線以上,是海岸線一下。
現在大退潮。
所以露出了將近五百米寬的大灘塗。
那些沙子是海浪捲上來後,蓋在灘塗表面,還沒來得急融為一體的。
所以大家才誤以為這裡是沙灘。
人都走不過去找車,場務只能找組裡面的常備修車師傅。
修車師傅給出的解釋是。
因為裝甲300這個車,越野效能強,低速四驅在不停車的情況下,是可以在灘塗上開一段的。
現在這灘塗,就像是非牛頓流體,你暴力開過去,沒事兒,它就像固體似的。
但是你一停下,它就變成類似液體的存在了。
場務翻白眼:“現在不是要搞清楚它怎麼開進去的,現在是要搞清楚,它怎麼開出來。”
修車師傅:“挖掘機。”
專業的事情,聽專業人士的。
馬上,一輛小型挖掘機就過來了。
攝影師大成:“這沒問題吧?”
修車師傅捏著下巴:“挖掘機有履帶,承重比較分散,應該沒問題……吧?”
大成:“可是我看這挖掘機的履帶不是整塊的,是鏤空的,就算承重分散,也只分散了一半的面積吧?實際上不是兩條履帶在承重,而是一條履帶的面積在承重。”
大成反正是聽懂陷車的理論了,那就是車停下來就太重了,太重了淤泥支撐不了,車體就下陷了。
現在,挖掘機不下陷嗎?
場務很快就斯巴達了。
攝影老師真是烏鴉嘴。
一開始挖掘機壓根沒事,找到了一片看起來還挺硬的地面,下來墊了兩塊木板,讓演員先撤了。
然後場務們在車上面繫上了牽引繩,掛在小挖掘機的挖鬥上。
小挖掘機往上一臺手臂,車就被拔出來了。
但是!
挖掘機自己,開始下陷了。
雖然很輕微,但因為汽車重量全部壓在挖掘機上了,所以挖掘機開始側偏了。
這……也陷了。
大成看向了場務,場務看向了修車師傅,修車師傅點燃一支菸,看向了遠天的落日。
別看我,我他媽不知道。
場務:“我懂了,挖掘機陷,是因為受力不均衡,所以,我們還得呼叫一臺挖掘機,共同承擔汽車的重量,然後才出的來。”
修車師傅:“這臺裝甲300有二點一噸,是挺重的。”
馬上,第二輛挖掘機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