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舟尬笑:“那不挺合適嘛,行。”
……
電腦前,譚艾琳和韓佳欣看完了電影。
兩人對視一眼。
十分懵逼。
譚艾琳:這是我拍的電影?
韓佳欣:這是我寫的故事?
兩人都從對方的眼睛裡看出了疑惑。
譚艾琳:“要不……我們還是改行吧……”
韓佳欣點頭:“我也覺得。”
韓佳欣不是不想把這個故事寫的順溜。
但是,她真的做不到。
她想要表達青春的遺憾。
而譚艾琳想要表達青春的美好。
她想要表達青春的蹉跎。
而譚艾琳想要表達青春的活力。
兩個人各有很多想要表達的東西。
讓韓佳欣寫一個什麼都不表達,純粹的好看的故事,韓佳欣可以做到。
但是有了很多主題的限制之後,韓佳欣就做不到了。
本來劇本已經夠爛了,譚艾琳還要用她鱉足的手法拍出來,那就是在歪七扭八的地基上,修了一棟三根柱子四面牆的樓房。
這棟樓能看出是一棟樓,那已經是劇組其他工作人員牛嗶了。
這就好像網上的一句話:‘看女司機車禍,你會懷疑她科二科三是不是花錢買過的。’
“而看男司機車禍,你會懷疑他是不是不識字兒,科一科四是瞎蒙對的。”
女司機的車禍,大多是駕駛能力的問題。
而男司機車禍,大多數是不守交規的問題。
電影拍攝也一樣。
女導演如果拍砸了,十有八九是對於導演技術的不熟練。
而男導演如果拍砸了,十有八九是對市場盲目自信。
唯一相同的是,車禍現場都很難看。
如果這部電影,原版上映,對於譚艾琳和韓佳欣其實根本沒有什麼影響。
因為看不懂的電影,也有人能‘看懂’。
‘看懂’的人會說:這部電影就不是給普通人看的,所以它是藝術。
然後拿幾個獎,讓觀眾懷疑人生,然後‘皇帝的新衣’。
然後隔它十年八年,終於有‘大聰明’把這個電影給解讀通了。
一瞬間,就有很多人出來‘啊?原來是這個意思啊!’
‘厲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