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都很乖巧的點頭。
韓舟看了看錶:“吃個夜宵吧。”
韓舟帶著他們到了附近一家烤肉店。
到了這個點,本來就沒生意了,是紅姐提前打招呼,定的位置。
烤肉店只有這一桌人,三張桌子拉在一起,烤著肉。
韓舟看向林見秋:“你一個人在音樂學院上課,還習慣吧?”
林見秋點頭:“還好,我習慣了。”
“就是每次活動,都得分開碰頭。”
麥卡斯哈哈大笑:“巨星待遇嘛。”
眾人都笑了起來。
韓舟看向張迭:“跟不跟得上進度?”
大家都是學的一樣的東西,韓舟並不是覺得張迭笨,才單獨問他這個問題。
而是因為張迭的成績,對比其他人差一大截,所以韓舟額外給他佈置了功課。
韓舟要求張迭,每一個月,至少要看一部百萬字的網路,至少要看一部世界名著或者古典名著,至少要看一部文藝。
沒辦法,張迭小時候家裡其實挺富裕的,結果大概七歲的時候,家裡父母出了意外,然後就跟著農村的奶奶長大,而且性格又貪玩,又坐不住。
這種性格,加上他那副還算不錯的皮囊,在留守兒童太多的小地方根本沒法認真讀書。
就因為你長得帥長得好看長得乖巧,有些社會青年就不會讓你日子好過。
內部因素加上外部環境,導致張迭雖然是個高三畢業生,但實際上文化水平最多就是個高一水平。
藝術薰陶那更別提了,大城市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都好歹讀過不少童話書,張迭那是對這些名著一點都不瞭解。
所以,必須惡補。
而韓舟給他制定的一月三部書也是有針對性的。
網路,思維比較活躍,單純論故事精彩程度,以及涉及的廣度,對於補充各種知識是非常有好處的。
而世界名著看一看,沒有別的用,就是對付採訪的。
記者問最近看什麼書,他就可以說自己看過什麼名著,記者再問內容,也能說得上來。
什麼裝有文化沒必要,但是為了有文化所以看書,還是有必要的。
至於文藝類的藝術類的書籍,讓他看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這個圈子裡很多人都喜歡這些東西。
不看沒有共同話題。
幾個一線明星私下喝酒,會談論什麼豪車什麼名錶嗎?拜託了,誰買不起?
這些人在一起談的都是藝術,各種藝術。
從行為藝術,到古典繪畫藝術。
從西方文學到東方文學。
從音樂藝術到電影藝術再到雕塑藝術。
張迭要是把這三方面都補起來,花個三年時間,每個月看三本書,三年總共看一百本書,那勉強可以在雜學知識上,趕上王楚陽的三分之一。
不過能趕上三分之一不錯了,畢竟伱是在書裡看的,而書裡那些東西,就是王楚陽的生活。
別說什麼藝術了,你看過的畫的畫家,小時候手把手教過他畫畫,你看過的覺得牛嗶的不行的雕塑家,在他家來現場施工過現代金屬雕塑。
你怎麼和他比閱歷?
張迭提起這個就頭疼,尬笑:“有些字吧,他認識我,我不認識他。”
“不過還好。”
王楚陽:“張迭最近一天花的學習時間,比人家高三學生還多。”
“,補英語,學表演,還有練習跳舞和唱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