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這個版本,不得不直接擺上檯面說了,因為觀眾不知道歷史,所以必須明說出來。
而原版中,有關這些人物在政見上鬥爭,並沒有講太多。
其實原版的意思很明顯。
要探案?我第一集直接來兩個案子,展現一下,然後開始複雜案件的偵破。
要花裡胡哨?第一部分,直接安排女鬼,然後戳穿神神鬼鬼的把戲。
要功夫?第一集直接就讓崔尚書和刀頭沈良比武。
要俊男靚女?有的是。
服化道,各方面都很精良。
而風格上又是搞笑的,能滿足幾乎所有電視觀眾對於電視劇的要求。
只要但凡過來看一眼,你很難不繼續追下去。
而第一集也提出了很多偵探邏輯,以及偵探劇的核心邏輯。
比如,死人能說的話比活人還多。
比如包大娘說‘我是醫生,我只會屍檢,不會推理’。
比如密室殺人案概念。
這些東西,對於全新接觸的觀眾來說,可太新鮮了。
甚至於,偵探圈子裡,都有人在看電視劇時,直接發帖宣傳,說有正經偵探劇被拍出來了。
而第二集的末尾,也透過八賢王的回憶,講清楚了偵破這個案子的重要性。
如果在規定期限內,解決了案子,查明真相,給高麗一個交代,那麼這個事情就算是過去了。
如果規定期限內,沒有解決案子,那麼這件事情就要全權交給龐太師解決。
大宋,是中原正統皇朝,自恃也是甚高,哪怕高麗太子死在大宋,實際上是大宋的錯,大宋也不可能認錯。
如果真解決不了,那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可能比解決問題更方便一點。
而八賢王,也不是真的憂心一旦開戰,公理如何,於高麗如何,而是擔心一旦開戰,會給大遼可乘之機。
上層人物在這方面明爭暗鬥。
實際上根本不關心這個案子的真相如何,只是在博弈能不能解決這個事情。
而現在,觀眾知道,一切壓力落在了包拯身上。
如果包拯能在期限內破案,那麼所謂的打不打,就不存在了,也就不用思考了。
其實,少年包青天的經歷,遠比歷史上真正的包拯經歷要大得多。
少年包青天第一個案子的重要性,要比歷史上的包拯經歷過最有意義的案子意義都要深刻。
但,這一切包拯似乎並不關心。
包拯只在乎一件事情,那就是真相!
第二集開始時,很多第一集中途才開始看的人,補了片頭曲。
“頭上一片青天
心中一個信念
不是年少無知
只是不懼挑戰……”
這個片頭曲,真的是這個時代少有的精良主題曲。
在這個時代,主題曲基本上都是利用電視劇打歌,不說和電視劇沒什麼關係吧,只能說完全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