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上空,灣流G550機艙裡。
邊學道看完手邊的檔案,剛打算休息一會,空姐拿著衛星電話走過來:“邊總,廖總找您。”
廖總?
以為是廖蓼,沒想到是廖遲。
以為是談工作,結果是談廖蓼。
打這個電話前,廖遲猶豫再三,讓他下決心的,是他給廖蓼安排的保姆打電話彙報說最近一個月廖蓼每天最多睡5個小時。
自從入職有道,廖遲知道的,廖蓼就累倒過3次。
廖遲原本以為第一季《中華好聲音》結束後廖蓼能稍稍休息一下,沒想到保姆說最近兩個月廖蓼更忙了,好像是在忙電影和一檔新節目。
新節目?
這麼一檔一檔一檔弄下去,哪有盡頭?
廖家不缺錢,廖家的女兒沒必要為錢賣命,況且廖遲擔心女兒這麼操勞下去,有命賺錢沒命花。
這不是危言聳聽,20多歲的年齡,正是生命力最旺盛的階段,這時動不動累倒,足見身體透支到了一定程度,所以廖遲冒昧打這個電話,讓邊學道給廖蓼放個假。
知女莫若父,廖遲知道自己說話不管用,但邊學道說話一定管用。
結束跟廖遲的通話,邊學道沉吟幾秒,撥通了廖蓼的手機。
接通,聽邊學道突然要給自己放假,廖蓼說:“我在開會,等下打給你。”
廖蓼是真的忙,超級忙!
之前她以為《中華好聲音》是幾檔綜藝節目裡最難的,結果發現《奔跑吧男人》才是最難的,甚至難到讓她和手下團隊全都生出無力感。
第一難關是選主持人。
六男一女七名主持人,原以為在明星裡挑一些演過搞笑喜劇的就行,沒想到,先後列出9個組合名單,全被邊學道給否了。
後來廖蓼實在把握不準,讓邊學道給個選人標準,或者乾脆給個名單,她照著找人。
邊學道給不出名單。
因為他只看過韓版《RunningMan》,那裡面的七隻,哪個都找不來,就算找來了,也會因為語言和文化差異融不進節目,況且韓版《RunningMan》的主持陣容也是磨合好久才磨合出來的,並不是從一開始就默契十足。
第二難關是遊戲。
相比挖掘到優秀學員就成功一大半的《中華好聲音》,《奔跑吧男人》對遊戲環節要求很高,這就要求節目組有一個專門的“遊戲策劃部”不斷設計出有意思的新遊戲以保持節目的新鮮感和趣味性。
就是這個待遇優厚的“遊戲策劃部”,讓有道傳媒內部員工談虎色變,大家從最開始的趨之若鶩,變為後來的避之不及,究其原因,創新是所有工作中最難的。
第三難關是攝製。
《中華好聲音》是室內綜藝,《奔跑吧男人》是戶外綜藝,看上去只有兩字之差,攝製難度卻有天壤之別。
別的不論,但說能扛著裝置追上狂奔中的主持人和嘉賓,同時還能做到走位風騷,既不擋路又能捕捉到精彩鏡頭的攝影師就很難找到,更別說還要七八個。
以上種種,每一條都夠讓人頭疼,現在湊一起,直接讓廖蓼一個頭兩個大。
廖蓼頭疼,邊學道也頭疼。
雖然他掌握一些《RunningMan》的精華,比如說一些經典遊戲設計,比如說七個主持人的不同標籤和定位,比如說節目的娛樂重核之一是背叛。
可他還沒想好何時具體指導廖蓼和《跑男》團隊。
原因很簡單,跟模式單一的《中華好聲音》不同,《跑男》對製作團隊的依賴度更高。換言之,邊學道告訴廖蓼《好聲音》該怎麼弄,之後團隊只要老老實實按照“寶典”裡的流程製作就可以,《跑男》卻不行,雖然每一期也會有一個大概劇本,但中間變數太多,以至於主持人水平、主持人和嘉賓的互動、對抗環節的勝負等都會影響節目質量。正因此,邊學道想先讓《跑男》團隊自己摸索,看他們能做到什麼程度,能走出幾條新路,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團隊成長起來,《跑男》才能走得更遠,不然只靠邊學道那點記憶,最多兩季,節目就會走下坡路。另一方面,邊學道不想過早限制團隊的想象力,《RunningMan》裡七個主持人的化學反應雖然不錯,但未必是最優方案,他有意讓有道傳媒團隊進行不同嘗試。
可是現在看來,他把事情想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