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學道聽過的音樂數量,整個教室裡任何一個學生都比不了。
琵琶一響,他就聽出來女老師彈的是呂秀菱的《情咒》。
音樂美極了。像在傾訴,像在追憶,又像在尋找,尤其在極具東方古典美的女老師指尖彈出,不論男生女生立刻沉浸痴迷其中。
女老師的指法標準、優雅,她一會兒閉眼,一會兒睜眼。
閉眼時你恨不能走進她的世界撫平她的各種情緒。睜眼時,她的視線明明掠過你,你卻能感覺到她並沒有看到你,她只是在看她幻想中的景色。
她像一塊晶瑩透明的冰心玉石,孑然獨立,遺世而行。
在其他學生驚歎於《情咒》婉轉優美的時候,邊學道聽出了女老師琴聲裡的悔恨與執著。邊學道甚至覺得如果不是她在人世間還有牽掛眷戀,似乎就會抱著手裡的樂器踏波而去。
一曲終了,掌聲雷動。
女老師終於開口了,“我姓沈,今天起教《樂器發展史》……”
沈老師的聲音很好聽,但一聽就知道不是愛講話的人。
後面她講了些什麼,大家都不關心。
大家關心的是講臺上的另一樣樂器:古箏。
果然,半節課過後,休息回來,沈老師坐到了古箏前。
邊學道忽然明悟,沈老師給學生們彈琴不是因為敬業,而是因為她不喜歡說話,所以用這個辦法拖延時間,少說點話。
這次是《漁舟唱晚》。
邊學道第一次見識了什麼是人琴合一。
從手指觸弦那一刻開始,沈老師似乎就跟古箏有了某種精神溝通的渠道,看她的手、看她的肩、看她在左右手之間流動的眼睛,無一不美,無一不雅。
整支曲子從緩到急,從舒到驟,前面的平靜輕靈,中段的活潑緊緻,最後的餘音繞樑,讓一幫滿心來看美女的男生目瞪口呆,大呼過癮。
其中十個有九個在想,以後找老婆一定找個懂樂器的,最好會的就是今天這兩樣,太好聽了!
對了,一會兒找人問問,沈老師現在彈的這個叫啥!
沈老師在講臺上彈琴,臺下手機有照相功能的學生“咔咔”拍照。
邊學道心想,也就是現在還沒有微博,不然沈老師這兩手一出,那是要刷屏的。
當晚,“三木園”裡刷屏了。
有人把手機裡照的沈老師照片放到網上,要求回覆才能看,刷自己的知名度。
有發帖稱冰天雪地360度旋轉各種姿勢跪求沈老師名字的。
有人當時坐在教室前三排,照相距離角度皆佳,高價出售手機裡的照片,帖子後面附帶了議價聯絡qq。
李裕問邊學道,怎麼能讓“三木園”裡的這個事件更火一點?
邊學道給他出招兒:“你可以用馬甲發帖子召集,組織一個小隊,下次《樂器發展史》課時,提前去教室佔座,別人想坐,可以賣他,女的便宜點三元一位,男的必須十元一位。”
沈老師整整在“三木園”裡熱了一週,有學生甚至把照片發到了外地論壇。
什麼叫自作孽不可活?
什麼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邊學道就是。
他給李裕出的招兒,李裕吆喝兩天就忘了,卻被別人學了去。
這天晚上,邊學道提前40分鐘去教室等著上《樂器發展史》,結果……沒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