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誤 解
沙崗村村委會的後牆上貼出了一個告示:
現將每家每戶的蘋果樹、梨樹、杏樹、桃樹等果樹的棵數、果樹品種、用地,要進行重新丈量、統計、登記、確認。請大家要給予支援。——沙崗村村委會
告示前圍滿了人,看了告示議論紛紛。
王文智說:“李民強在搞啥名堂,是不是要動果園重新分配啊?”
蕭自貴說:“果園重新分配?不會吧,上頭可是有精神的,三十年不變啊!”
王文思揹著手走了過來,一瞅這麼多人圍著,問:“看啥呢,誰家貓狗又丟了?”
蕭自貴說:“這可不是丟貓丟狗的告示,這是村委會寫的告全體村民書。”
王文智問王文思:“這事兒你不知道?”
王文思瞅了一下告示,搖了搖頭,一聲沒吭,揹著手走開了。
村委會辦公室裡,李民強正在思考著什麼劉彩雲進來了。
“民強,想什麼呢?”
李民強說:“我在想,告示貼的是不是有些不妥啊。你想想,果樹跟土地一樣,都是村委會承包給村民的,這麼去確認,是不是應該向大田叔商量一下,開會研究一下才行啊!”
劉彩雲一拍腦袋說:“你看我這腦子,就想著你的創意了,一高興把組織都忘了,既沒有開會研究,也沒經過董主任同意,就以村委會的名義讓李會計把告示貼出去了,我真是太魯莽了。”
“晚上召開兩委會研究,你也參加。”
兩會委員們到齊了,李民強說:“我和彩雲同志想了一個發展電商的法子,結果一激動寫了一張帖子,貼在了村委會後面的牆上,這個事兒應該提前向大家通報研究一下。可是忽略了這個問題,我做個檢討。”
董大田說:“你再說說是啥意思?”
劉彩雲說:“民強想在網店上賣咱們村的果樹。”
董大田不由得一驚,忙說:“這可不行,果樹是村民的命根子呀!”
劉彩雲笑著說:“董主任,你誤會了,我說的不是說要把果樹刨起來賣,是要賣樹上的果子。”
“果子不是年年都在賣嗎?”王文思說。
李民強說:“是這樣的,我們想讓城裡人來認購我們的果樹,並不是把這個樹給挖走,是一個承包的概念,誰承包了這棵樹,那這棵樹上的果子就是誰的了。至於那棵樹還在哪兒不會動的,你們不必擔心。當然,這麼做工作量是很大的,首先我們要把村所有的果樹都統計一下,做好編號,以後誰認購了哪一棵,這棵屬於誰家的,必須一目瞭然,絕對不能搞錯。”
劉彩雲說:“認購之後,我們還要經常給這棵樹拍照片放到網上,讓買的人能夠每時每刻地瞭解這棵樹生長的狀況。比如說,這棵樹春天長成啥樣子,夏天又長成啥樣子,等到秋天這棵樹上的果子那就是這個人的。我說了這麼多,不知道說清楚了沒有。”
董大田笑著說:“我懂了,大概就是說這棵樹從開花到結果,整個過程人家都能看得見。”
“對,就是這個意思。”李民強說。
劉彩雲說:“城裡人鋼筋水泥的樓房住夠了,對於他們來說,領養這樣一棵碩果累累的果樹,是一種精神寄託,這叫寧靜的夢裡田園。”
蕭玉林說:“夢裡田園?這名字不錯。”
李民強笑著說:“這是彩雲同志起的名字。”
王文思懷疑地說:“聽著倒挺好,能行嗎?”
劉彩雲說:“我是城裡長大的,懂得城裡人的情感,他們一定會喜歡的。”
蕭玉林說:“要是這樣,將來某一天,某些買家想來看看他承包的這棵果樹,說不定還能帶動咱們村的旅遊哩。”
穆永昌問:“旅遊?”
蕭玉林接著說:“啊!咱們這兒,春天各種果樹的花一開,就是一個天然的大花園,秋天碩果累累,哪能不吸引人來呀!所以咱們村還可以發展旅遊業。”
李民強說:“城裡來的遊客一踏進我們這兒,天是藍的,花是美的,空氣是甜的,心情一定是爽的。”
李建新說:“要是搞起旅遊來,咱們村還可以搞一個農家菜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