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臺對《潛伏》還是非常重視的,近年來軍事題材和諜戰題材電視劇收視表現良好,尤其是《亮劍》、《士兵突擊》、《暗算》,在全國尤其是北方地區收視表現優異,《潛伏》演員陣容不錯,尤其是李沐近來名聲太響,因而《潛伏》屬於臺裡重點跟進劇目。
購片主任趙海權近年來最喜歡的諜戰劇當屬柳雲隆導演的《暗算》,全劇分三部分,為《聽風》《看風》和《捕風》,其中又以《捕風》最為精彩絕倫,看得人驚心動魄欲罷不能。
《暗算》將諜戰劇收視率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而作為力主引進《暗算》的最大推手,趙海權主任也因此收穫頗豐。
「要是《潛伏》能有《暗算》九成的潛力——」
想到這趙海權主任暗自搖了搖頭。
李沐是天才沒錯,沒人能否定這點,去年《地心引力》的一張票炒到上千元的盛況至今讓趙主任記憶猶新,而在他全家看完電影后,更是無一例外不被震驚的目瞪口呆。
但是,仔細觀察李沐導演的成名經歷就會非常明顯地發現,他最擅長的其實還是動作、科幻題材。
李沐導演的想象力無與倫比,但諜戰劇那種行走在刀尖的如履薄冰,主角配角們思想和信仰的激烈碰撞,那種對民國時期的社會風貌和國家現狀的描寫,顯然全然不是李沐擅長的領域。
「故事應該會好看,收視率也大機率錯不了,李沐在市場嗅覺方面確實堪稱天才,但恐怕這部《潛伏》終究拍不出那種年代的味道。」
「沒錯,就是「味道」!」趙海權想道,「李沐身上確實還從沒有表現出過那種傳統、年代的味道,不過只要收視率能不錯就夠了。」
電視臺在選劇的時候,一般都是一看劇本,二看演員號召力,三看製作班底,正常情況下沒有人會真的認真看完全片後再決定是否購買,看看片花和小樣,再適當地看上幾集內容,也就足夠做出決定了。
趙海權原本也是這麼打算的,可是當他看完前兩集後就發現自己根本就停不下來了。
就說第一集吧,那場餘則成初到南驚的接風宴,宴間話中有套,危機四伏,險象環生,最絕的是一場對話融入多個歷史事件,而且和劇情結合極為巧妙,主角餘則成但凡一句話說的不對,立即就會有生命危險。
看似是一場尋常的飯局,暗地裡卻是風波詭異處處陷阱,令人拍案叫絕。
看完華尚方面事先準備好的集數後,趙海權意猶未盡地提出要再看幾集的要求,華尚自然不會拒絕,結果這一看就直接看到了晚上9點鐘。
回到家後趙海權立即給臺長打了一個電話。
「臺長,這部《潛伏》我們必須要拿下來,感覺會爆。」
電話那頭笑道:「老趙啊,你不會是剛到家吧?」
趙海權道:「嗯,在華尚看了一天的樣片。」
電話那頭的聲音開始變得吃驚:「看了一天樣片?」
趙海權鄭重道:「臺長,我有種強烈的預感,這部《潛伏》會是一部現象級的熱劇。」
……
最近李沐正在忙兩部新電影的籌備工作,按照計劃,這次《飢餓遊戲》和《火星救援》的拍攝會連起來,兩個劇組的絕大部分工作人員都是同一批人,拍完《飢餓遊戲》後,《火星救援》完全可以無縫開機拍攝。
除此之外就是電視劇《潛伏》的首輪播映權問題,目前已經有十幾家衛視、地面臺以及央視都對華尚傳媒表達了對《潛伏》首輪播映權的興趣。
李沐本人更傾向於賣給省級衛視,道理很簡單,地方衛視更捨得砸錢而且要求遠沒有央視那麼苛刻。
一部戲賣給央視,往往要求是首
播權、二輪播出權和音像製品權打包賣,大多數情況下戲給了央視就跟製作方完全沒了關係,這樣做是央視利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
而且從07年開始央視已經全面實行「以點論價」政策,就是說央視買了你的電視劇後會要求電視劇在播出後必須達到一個收視基點,達不到的話就會罰款,而通常這個收視基點並不會設定的很低。
甚至就連大火劇《康熙微服私訪記3》都曾因在部分地區收視未達基點而被罰款。某地區達標獲獎,某地區未達標被罰,同一部劇在不同地區播出就有不同的命運,顯然不是你電視劇質量高就可以不把央視的收視基點當一回事。
也因此像《金婚》、《新上海灘》、《三國》等大熱劇紛紛轉頭地方臺。
目前京視、浙視、東方、遼視等四家有意共同出資買下《潛伏》的首輪播映權,每家出資50萬/集,這樣一來《潛伏》的首輪播映權售價將達到6000萬元。
《潛伏》總投資2000萬元,目前只首輪就為公司賺回了4000萬的利潤。
……
四月初,李沐同主演以及其他電影主創人員一同飛美國,《飢餓遊戲》正式開機了。
趙今邁年紀還小,她父母為此專門放下手頭的工作陪女兒一起赴美,小姑娘戲份很少,正常情況下三天內就能殺青回國,同樣戲份很少的還有飾演媽媽的陶惠敏。
李沐沒有在這部戲中增加華人演員的數量,無論是男主角皮塔還是女主角的青梅竹馬蓋爾,在李沐這次的劇本里都仍然是白人。
《飢餓遊戲》的主要市場在歐美,其在國內的票房佔比大機率很低,李沐沒有必要冒風險將男主角換成華人演員。
四月中的時候,國內新《三國》的大規模劇宣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國內的網友一邊覺得老闆《三國演義》幾乎無法超越,一邊又對新《三國》充滿了好奇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