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挑挑眉:“確有其事,朕今日也打算提及,怎麼,楊愛卿有話要說?”
楊真道:“微臣還聽說,這份國書西夏人處處得寸進尺,罔顧我大宋天威,微臣還要問,可有其事嗎?”
問到這個地步,所有人的心都不由得提起來,想不到廷議剛剛開始,便進入了正題居然不是沈傲和蔡京先挑出來,而是一向不顧黨爭的楊真率先提及。
趙佶雙眉一挑,顯然對楊真的態度有些氣惱,壓著怒火道:“沒錯,這份國書朕已經准許了。”
話音剛落,滿殿譁然,一時竊竊私語之聲傳出來,大家震驚的不是國書,而是趙佶對沈傲的態度,難道這沈傲的聖眷當真到了古今未有的地步?
蔡京臉色一變,深望了沈傲一眼,此刻的他無論如何也想不通,為何結局會是這個。以他對趙佶的瞭解沈傲拿出這份國書,在趙佶眼裡不啻於背信棄義,盛怒之下,便是殺頭也是常理之中,驅逐回西夏也算是顧全了情義。為何趙佶回答的這樣輕巧,而沈傲,居然還能安生的站在這裡?
一定有什麼疏漏,可是疏漏在哪裡?他一時呆立不動,整個人彷彿蒼老了十歲,卻是無論如何也想不通。
而這個時候,已經有了躍躍欲試了,終於有人站出來道:“蓬萊郡王是宋臣還是夏臣,何以為西夏向我大宋索取好處,陛下,微臣懇請立即拿辦沈傲,治不忠不義之罪。”
“微臣附說……”
“臣附議……”
“陛下待沈傲恩重如山,如今沈傲為一己私利,卻以西夏來要挾我大宋,是可忍孰不忍,這西夏國書,萬不能成全。”
趙佶深望了殿下一眼,無動於衷道:“朕如何做,還要你們來教?來,念旨意。”
原來有旨意……
纖有人都是屏息不動,且看這旨意是什麼。
楊戩站出來,拿出一張聖旨,慢吞吞的念道:“制曰:蓬萊郡王沈傲有大功於朝,朕念其勞苦功高,可以授予官庸,以激勵於忠勇之士也,朕將於此觀爾,有行,欽賜平西王……”
“……”
聖旨念出來,滿殿皆驚,那此前反對之人,都是一下呆住。
蔡京臉色蒼白,額頭已是冒出冷汗,縱然他翻雲覆雨數十年,可是今日,卻實在是摸不著頭腦,破綻在哪裡,這其中到底出了什麼變故。
可是越往深想,越是想不通。
沈傲已經站出班,朗聲道:“微臣何德何能,斷不敢受此厚賜。”
有人不由道:“親王之爵,一向不授予宗親之外,陛下便是要獎掖沈傲,也斷不能壞了祖制。”
說話之人,明顯是今年輕的官員,朝中的大佬們好奇的看著這傢伙,心裡都在想,既然旨意出來,說明宮裡已經有了決斷,你這時候站出來,豈不是找死?
這官員見無人附和,竟也一下呆住,原以為自己仗義執言,能引起無數人附會,誰知卻是這個樣。
趙佶冷聲道:“你叫什麼名字,官居何職?”
這官員呆了一下,伏拜於地道:“微臣柳生,官授工部郎中。
趙佶淡漠的道:“罰去交州,下去。”
隨即又道:“朕意已決,諸卿不必多言。”繼續向沈傲道:“沈卿有大功於朝,乃國之粱柱,朕倚賴甚重,誰再胡言非議,朕絕不輕饒。”他不待群臣有所反應,已是拂袖而去。
所有人都呆住了,可是大家都知道,勝負已定,蔡京落了下風。
聰明的,已經朝沈傲擁簇過去,紛紛道賀,什麼祖制,連官家都不放在眼裡,再多說,烏紗帽保住保不住都不能夠,何不隨波逐流,哪管的了這許多。
倒是楊真這般的,這時候卻是冷笑著站起來,嗚呼一聲,步出殿。
蔡京這時候卻是醒悟過來,明明這麼好的機會,卻是錯失,沈傲非但沒有動搖,反而加穩健,這場爭鬥,似乎已經結局可料了。深望沈傲一眼,心裡已經明白,沈傲下一刻必然會出手,自己若是沒有防備,只怕這後的晚節,要落在他的手裡。
正在這時候,楊戩道:“陛下有口諭,沈傲和蔡京留下,其餘人散了。”
沈傲笑吟吟的應了,謝過了這些來道賀的,與蔡京對視一眼,不顯山露水的笑了笑,這時那李邦彥過來道:“恭喜王爺,王爺升姿之喜,少不得要擺桌酒來教我等吃一頓是。”
沈傲對這人有些厭惡,“哼哼哈哈了一句:“下次再說。”
便與蔡京兩個,互不作聲的朝後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