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看了蓁蓁的禮服一眼,果然還是六品的梁冠,不由訕笑道:“是兒臣一時忘了,兒臣記xìn不好呢,等過完了年,就叫én下省那邊草擬個敕封的旨意出去。”
蓁蓁、唐茉兒、周若都稱謝道:“謝陛下。”
沈傲趁機道:“我的四夫人nt兒不在,我在此也先替她道一聲謝。”這傢伙狡猾的像個泥鰍,反正封賞這種好事當然一個都不能拉下,趙佶可以厚此薄彼,他沈傲可不能,現在代為謝過了,就等於是造成了既定事實,什麼時候皇帝反悔,沈傲不在乎自己做一回諫臣,讓皇帝明白君無戲言的聖人道理。
一群人閒聊了幾句,沈傲注意到太后跟前的淑妃,這淑妃年約三十餘歲,風姿綽綽,瞧她的模樣,想必頗受趙佶的喜愛,她是安寧的母親,沈傲進來時,自然忍不住多看沈傲幾眼,試圖要一眼將沈傲看穿。有時會拉賢妃到一邊去,說幾句悄悄話,賢妃只是笑著點頭,時不時深望沈傲一眼。
再後來皇們紛紛來了,都向太后和趙佶問安,有的也會朝沈傲問個好,沈傲恭謹回禮。有的只是冷淡地打個招呼,連眼皮兒都不願意抬。
鬧了許久,時候還早,趙佶便拉扯著沈傲出去,抬步正sè道:“沈傲,今夜的校閱,你已準備妥當了吧?”
沈傲道:“陛下的意思是這場校閱事關重大?”
趙佶鄭重地頜點頭道:“本來呢,朕只是想熱鬧熱鬧,錦上添hu也就罷了。可是現在鬧出這樣的事,一旦京畿北路的訊息傳開,必然會引起汴京的不安。這一次校閱辦得好了,恰好可以起到安撫人心的作用。”
“微臣明白,請陛下放心,絕對不會出任何差漏。”
趙佶心事重重,尋了個長廊的扶欄依著,眺望著遠處的重重樓宇:“明日這件事就會傳出去了,能不能安撫,就看今夜了。若是辦得好,朕一定感jī你。”
趙佶第一次用感jī這個詞,讓沈傲深覺意外,隨即一想,這皇帝也沒有遭遇過什麼大變,京畿北路的事確實夠他吃一壺的,眼下六神無主,校閱不但安撫人心,可以起到安撫趙佶的作用。
想罷,沈傲連忙道:“陛下,除了校閱,微臣還想起一樣東西。”
“你說。”
“邃雅週刊。”
“嗯?”
“明日可加印一期遂雅週刊年關特輯,微臣是這樣想的,與其讓百姓們sī自流傳,引來無數謠言,倒不如大大方方地說出來,借用遂雅週刊表些議論,一來呢,自然是告訴百姓們咱們大宋已經陳兵,隨時進剿。二來嘛,也可以宣揚下我汴京的城防。讓百姓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反倒可以起到安撫的奇效。”
趙佶明白了,不由笑道:“堵不如疏,這法好,這事兒我叫楊戩去打聲招呼,該怎麼寫,讓那個6之章來負責。”
沈傲繼續道:“此外,那天一教既然在京畿北路起事,可是汴京城裡,難保沒有他們的信眾,這件事,陛下不得不防啊。”
趙佶一時愕然,思索了幾下道:“你不提醒,朕卻是忘了,城中必有天一教的內應,要及早地揪出來,這件事,朕會j由大理寺和刑部去辦。”
接著,趙佶莞爾一笑,繼續道:“走吧,隨朕隨便走走。”
兩人沉默著在宮中踱步,沈傲心裡知道,趙佶現在是滿腹心事,雖說是不打緊,可是心裡頭還是放心不下。心事重重,當著宮裡頭其他人的面卻又不得不強顏歡笑,心裡鬱悶,這寧願和自己出來散散心。因此也不打擾他,只是他和並肩走到哪裡算哪裡。
此時,沈傲的心裡也不由地想:“一個校閱,原以為只是一場武備學堂1ù臉的機會,可是現在的意義卻是不同了,當著整個汴京的面,若是能夠大功圓滿,其意義足以載入史冊。”
“挑戰總是伴隨著機遇,但願不要出任何差錯吧。”沈傲手心裡忍不住捏了一把汗,雖然已經練了無數遍,可是事到臨頭,又擔著這麼大的干係,卻不得不為之擔心了。
………………………………………………………………………………………………
一送到,馬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情節將會出現,汗,又是一件改變國策的事,機遇伴隨挑戰嘛;老虎又得去睡覺了,各位,早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