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大爺,你覺悟太低了
春節臨近,汴京仍籠罩在冬日之中,早晨起來,冬霧瀰漫.霧散之後,立即出現一幅奇景,那青松的針葉上,凝著厚厚的白霜,像是一樹樹潔白的秋;,那落葉喬木的枝條上裹著雪,宛如一株株白玉雕的樹;垂柳銀絲飄蕩,灌木叢都成了潔白的珊瑚叢,千姿百態,撲塑迷離,積雪落在連綿的屋脊上,蒼茫一片,.
沈大才子被欽命拿辦,現軟禁於大理寺,這件事早已傳開,汴京城中,又多了幾許談資,有仰慕沈傲才華的,極力為他辯護;也有心中嫉恨的,不可避免落井下石、冷嘲熱諷。
大清早的宮裡頭很是平靜,平靜得有些不像話,早朝下來,趙佶回到文景閣,這兩日他睡得少,眼袋很大,一夜之間,彷彿蒼老了不少;文景閣裡溫暖如春,他倚在小几子上,心不在焉地想著心事。
過了一會兒,楊戩指揮著兩個小太監進來,趙佶抬眸,板著臉道:“怎麼了?”
楊戩道:“是中書省那邊送來的奏疏,足足有七十餘本,請陛下過目。”
趙佶厭惡地揮揮手:“朕不看,拿走!”
楊戩左右為難,正要指揮著小太監將奏疏帶走,趙佶突然道:“今天是什麼日子,怎麼送來了這麼多奏疏?”
楊戩垂立道:“奴才也不知道,陛下一看便知。”
趙佶臉色鐵青,終究還是生出了好奇之心,在往日,遞入宮中的奏疏有個七八本,就已是不少,今日卻不知是怎麼了?
趙佶抬了抬手,道:“拿上來給朕看看。”
小太監將奏疏搬上御案,趙佶隨便撿了一份來看: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昔者荊軻慕燕丹之義……今有沈傲,貪贓不法,欺上瞞下,更無懷罪之心,尚洋洋自得……臣願陛下留意幸察。御史桐潤從伏訖拜上。
趙佶看了奏疏,才知道這一封乃是彈劾文疏,彈劾的物件是沈傲,說他貪贓不法,任職期間向番商索要財物,罪無可恕。
更有趣的是這個叫桐潤從的御史文章做得極好,先是一陣引經據典,隨即又是一陣痛罵,暢快淋漓。
看完這份奏疏,趙佶心裡生出痛快之感,口裡道:“罵得好!哼,原來沈傲還貪贓,真是豈有此理,若不是這桐御史,朕現在還被矇在鼓裡。”
隨即又撿起幾份奏疏,內容都是千篇一律,這個說沈傲娶了四個老婆,自稱是聖人門第,卻無視禮法,實在罪不可恕,請陛下懲處;還有一個說的是泥婆羅王子的事,說沈傲嬌縱不法,毆打異國使臣,使大宋為之蒙羞,這些還是察有實據的,有幾篇更是讓趙佶無語,說什麼坊間流傳沈傲在家裡疼老婆,甚至還親自下廚做糕點,所謂君子遠庖廚,這個傢伙實在太可惡了,竟然敢下廚,簡直是罪無可赦,無恥之尤,壞到了極點,於是又是一陣引經據典,說古代某某大奸臣也是這副德行,由此推斷,這個沈傲就是個心懷叵測的奸賊,人人得而誅之。
到了後來,就更不像話了,趙佶撿起的一份奏疏看完,不由地哭笑不得,裡頭是這樣說的,沈傲這個人,太壞了,為什麼壞呢?因為臣聽說他去鴻臚寺值堂的時候居然騎馬而不坐轎,我大宋崇文抑武,沈傲這樣做,到底有什麼居心?臣還聽說,沈傲和殿前司聯絡密切,那麼臣可以推斷,這個沈傲已經無可救藥,最後落筆的時候,這個寫奏疏的奇人竟還不忘加一句:沈傲此人,居心叵測,不能用常理來定奪,結交武夫,然有謀逆事焉?
所謂捕風捉影,還真是叫人看的膛目結舌,一開始,奏疏裡群情激奮地對沈傲破口大罵,趙佶覺得是為自己出了一口惡氣,後來千篇一律都是如此,也忍不住生厭了,將奏疏一推,突然發現,原先自己將沈傲恨得牙癢癢,經這些人一罵,反倒消了氣,覺得沈傲雖然可惡,卻也有幾分可憐,好端端的被人潑了一通髒水,千人踩萬人唾的,轉眼之間,就成了個十惡不赦之徒。
只是讓趙佶為沈傲辯解一句,趙佶卻是不肯,換作從前,他早已容顏大怒,下一道中旨去申飭這些捕風捉影沒事找事的傢伙了,可是現在他的氣雖已消了,面子卻擱不下來。
趙佶沉默了片刻,突然對楊戩道:“楊戩,朕問你,沈傲真是個十惡不赦之徒嗎?”
楊戩不知官家如此問到底有什麼用意,腦中電光一閃,突然察覺到這是一個機會,連忙道:“若是有人想叫沈傲十惡不赦,沈傲就是十惡不赦。”
這個回答有點兒隱晦,趙佶眼眸一閃,幽深的眸子深沉起來:“這個人是誰?”
楊戩立即道:“奴才不敢說。”
楊戩越是不敢說,趙佶反而更加仔細咀嚼著這句話,徐徐道:“去,將奏疏彈劾之人的名字都記下來,立即報知給朕。”
楊戩應命,立即叫來了幾個書筆太監,讓他們將奏疏進行清理、記錄,只過了一炷香,便將名單奉上,趙佶接過名單,嘆了口氣:“楊戩,你說的對,是有人想叫他十惡不赦,哼,沈傲也是活該,他若是不胡鬧,又豈會有今日?這些奏疏全部留中吧,不要理會,至於會審的事,你去請教蔡太師的意見,問問他想如何個審法,告訴他,定不了罪,就讓他官復原職,若是能定下罪來,朕嚴懲不貸!”
楊戩立即道:“奴才這就去傳旨。”
“回來,將這些彈劾的奏疏也送到太師那裡去,看看他怎麼說。”
……………………………………………………………………………………
楊戩去傳了旨,蔡京立即將王黼、王之臣等人叫來,臉色鐵青地看了他們一眼,嘆了口氣,道:“你們誤了大事了!”
王黼、王之臣面面相覷,一時摸不著頭腦,道:“請太師明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