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哥哥的提醒,我們會小心在意的。”張天和說。
“另外,你姐姐的婚期是三月初三吧,眼看日子快到了,嫁妝都準備好了嗎?”花耀說。
“謝謝哥哥的關心,你記得不差,我姐姐的婚期是三月初三,這段時間比較忙,我還沒有來得及準備,”張天和說,“我就打算這兩日再去趟城裡,為姐姐採購些嫁妝。”
“好的,到那天我們一定前來祝賀,”花耀說,“今天,我們倆也是偷著溜出來的,在此耽擱久了,恐多有不便,就此告辭了。”
“你們在此吃了飯再走吧。”張天和說。
“不必了,以後,有機會再來討擾。”二人說完就走了。
送走了花耀和武森,張天和與眾人商議,雖然說湯大龍那組的軍火和戰馬被杜立嗣搶了去,但是,張天和這一組仍然帶回來有一百匹戰馬,三百支長槍和十萬發子彈,為防止蒙匪來襲,張天和決定,組建一個騎兵隊,由一百人組成,湯大龍為騎兵隊長,再成立兩個步兵隊,每隊一百人,劉伯度與李思哲分別為小隊長,即日起,開始招兵買馬,擴充實力。
到了晚上,湯大龍來找張天和,說:“隊長,我心中有愧,我對不起你,你看我把軍火和戰馬都丟了,你還任命我為騎兵隊長,我心裡不是滋味啊。”
“湯大哥,你不必自責,此事並不怪你,如果說要怪的話,那也只能怪我讓你們走了那條道,如果我們不分兵,一起從北邊回來的話,可能就不會有事了,”張天和說,“可能這就是天意吧,丟了就丟吧,反正這些東西原本也不是我們的。”
湯大龍一聽張天和這麼一說,心中更是感動和愧疚。
“不過,湯大哥,我交給你兩件事,你可要認真去辦,一是此次招兵,以及新兵訓練的事,騎兵將會是我們的主力,每一個騎兵都是我們的寶貝,你知道嗎?在楚漢戰爭時期,劉邦屢敗於項羽,在彭城之戰中,項羽僅率領三萬騎兵居然擊敗了劉邦五十六萬的諸候聯軍,為什麼呢?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劉邦沒有自己的騎兵,直到後來,劉邦認識到騎兵的速度快,以及超強的攻擊力,殺傷力,才決定組建騎兵,隊長便是大名鼎鼎的灌嬰,有了騎兵,他後來才逐漸反敗為勝的,而你就是我的灌嬰,你一定要把這支騎兵帶好了,他可是我的命根子。”
“請隊長放心,我一定不負你的重託,帶好騎兵隊,”湯大龍表態說,“我要把我們的騎兵個個都訓練成以一當十的勇士。”
“好,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你要知道,那些蒙匪生長在草原上,天生擅長騎射,不好對付呀,”張天和說,“在挑選兵源的時候,你一定要嚴格把關,一定要挑選那種素質好的,身強力壯的,寧缺毋濫。”
“是,謹遵大隊長的教誨。”
“另外,你把這把七星寶刀拿去,按照這個樣子再去打造十把,上面刻上‘張天和贈’四個字。”張天和說著,把七星寶刀從腰上解了下來,遞給了湯大龍。
“是,”湯大龍把七星寶刀接了過來,看了看,“這刀像是腰刀,確實是把好刀,可是,我想不明白,你打造這個刀有什麼用呢?”
張天和哈哈一笑,說:“你知道我們大清有個曾國藩嗎?”
“知道啊,他就是帶著清兵和太平天國打仗,最後攻克太平天國老巢南京的那位啊。”
“不錯,曾國藩是個漢人,也是個文人,他本只是個兵部侍郎,並不是帶兵的將軍,但是,他後來卻成了湘軍的統帥,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那麼多的清兵將領都不是太平軍的對手,偏偏最後是他剿滅了聲勢浩大的太平軍呢?”
“那是為什麼?”湯大龍聽他這麼一說,也很好奇。
“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不得不說曾國藩的帶兵之道了,他很擅於激勵將士們計程車氣,”張天和說,“他曾經打造過五十把腰刀,當將士們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取得了戰功,他除了獎賞金銀之外,他還會獎勵那些戰功卓著的將士每人一把腰刀,上面刻著‘曾國藩贈’四個字。你要明白,我們每個人除了物質需求之外,我們還有精神和榮譽的需求,而這個刻上曾國藩姓名的腰刀就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榮譽。”
“明白了,隊長,你是要效仿曾國藩獎勵那些作戰勇敢,取得戰功的人,對嗎?”湯大龍說。
“正是如此,此次行動,各位的戰功先記著,等人馬招齊了,到時候我們開個慶功大會,再一併獎勵。”張天和說。
“這事,我算是弄明白了,不過,隊長,我還有一事得請你幫忙,”湯大龍有點不好意思的撓了撓了頭,“按理說,此次行動,我丟了東西,這個時候,本不該向你再提什麼要求,但是,現在是個機會,我若是不說的話,又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
“那你就說吧,什麼事?”張天和看他抓耳撓腮的樣子,也挺彆扭的。
“就是,就是我和母夜叉的事啊,”湯大龍說,“她們主僕二人現在不是正在這裡嗎?隊長,你看能不能幫我找你妹子田小婷提提這事?”
“哦,你不說,我倒把這事給忘了,”張天和一樂,“她們現在是在我們陳家峪,明天就要回田家寨了。”
“是吧,那隊長,你看,你能不能辛苦一趟,去找她談談?”
“好吧,那我現在就去找田小婷談談。”張天和笑著說。
“那就太謝謝你了。”湯大龍趴在地上又給張天和磕了三個響頭,弄得張天和是哭笑不得。
“湯大哥,我去是去,不過,咱們醜話說在先,成了是最好,如果談不成,你可千萬不要怪罪,”張天和說,“不要到時候事情搞砸了,你卻怪我。”
“好兄弟,哪能呢,此事成與不成,我都感激你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