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如何不認得劉+?
東陽雖然是在淮水以南地區,可終歸屬於淮漢通路所在,隸屬於泗水都尉的管轄範圍之內。
劉+數次邀請陳嬰,但都被拒絕了。
卻不代表陳嬰對劉+不瞭解。相反,過去幾年中,陳嬰曾數次來到樓倉。不過當時劉+一直忙碌奔波,陳嬰也只能是驚鴻一瞥般的看上幾眼。就那麼幾眼,足以讓陳嬰記憶深刻。劉+的體型在楚人當中,屬鶴立雞群的那種,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越透著一股子威嚴。
陳嬰記在心裡,卻沒有上前招呼。
他是楚人,當了兩年令史已經是勉為其難,讓他再去給劉+做屬下,那是萬萬不可能。
畢竟,東陽陳氏也是故楚貴裔大族,族中許多人都曾在楚國為官,更有不少人戰死於疆場上。
所以對老秦,陳氏一直懷有深深的敵意。
陳嬰沒有為劉+效力,卻不代表他對劉+沒有關注。事實上,自樓倉建起的那一天開始,陳嬰就感到了一種莫名的威脅。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古老的讖語讓陳嬰相信,老秦必然會被消滅。可樓倉崛起之後,已經成了一根紮在楚人土地上的一根釘子,實在太過於危險。
楚人自淮漢道出,必攻下,而後彭城,順勢進入齊魯。
這是一條必須要走地戰略通路。但由於樓倉地出現。卻使得楚軍在渡過淮水之後。就不得不面臨尷尬地狀況。先。攻取下。將會受到牽制;其次。過淮水之後。迂迴空間將會縮小。這會出現。原本地大規模迂迴戰爭。變成一城一地地攻堅戰。於楚軍而言。消耗太大。
不打樓倉。後方不寧。
攻打樓倉。必將陷入一場苦戰……
結果嘛。毫無疑問。楚軍必然獲取勝利。可問題是。在樓倉這麼一個小小地地方。消耗這麼多地兵力。是否值得?但。你不打不行。除了戰略上地需要。樓倉地輜重。讓許多人眼紅。
所以。早在陳勝吳廣起事不久。陳嬰就派出了細作。試圖混入樓倉。
再堅固地堡壘。也經不住內部地分裂。陳嬰地計劃不可謂不詳細。但他沒有想到。擁有前世記憶地劉+。對於間諜戰地重視。遠遠過了陳嬰對用間地認識。孫子兵法十三篇之中。有用間一篇。但實際上。秦楚時期地用間手段。還處於一種原始地萌芽狀態。並不成熟。
只需要略一關注,劉+就可以覺察到其中地問題。
這也是他組建黑衣衛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了,劉+的行動,在城外的陳嬰,不可能知道。
他就是陳嬰?
劉+在城頭上,見陳嬰輕車而出,不由得暗自佩服此人的膽略。
有道是,兩國交兵,不斬來使。劉+很清楚陳嬰的重要性,也明白,只要殺了陳嬰,就可以對楚軍造成很大的麻煩。可他不能,因為這是這個時代的人,所恪守的一個原則、底線。
如果他冒然出手,殺死了陳嬰,弄不好會讓樓倉內部,先出現不和諧之聲。
不過,既然陳嬰來了,劉+也不會示弱。
當下離開城頭,登上了一輛兩輪輕車。城門大開,劉+親自駕車而出,和陳嬰打了個照面。
“君侯,久聞大名,今日一見,果然英雄。”
陳嬰倒是挺佩服劉+。不管怎麼說,劉+明程公紙,創隸書的名聲擺在那裡。作為一個讀書人,陳嬰可以對任何人不屑一顧,但卻不能對劉+表示不敬。原因很簡單,劉+所做之事,大利天下讀書人,那是了不得地事情。即便是已故儒門先賢孔鮒,也需尊一聲:劉生!
古人的用字,非常講究。
之類的字眼,是不能隨便使用。
陳嬰此來的意圖,非常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