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承莫有些遲疑了,他當然可以拍著胸脯告訴康熙,鄭人肯定會同意,但是他並不敢。
很簡單,康熙雖然只有二十八歲,但是卻不是個好糊弄的主。大清的體量雖然比之南方的鄭國或者是北方的羅剎國都遠遠不如,但是比之周邊其他國家都不差呀。康熙能夠嫻熟的駕馭大清,足可見他的能力。
而且魏承莫來到大清僅僅十餘年,之前在大鄭生活了二十餘年,非常清楚鄭人對滿清的憎惡。
幾十近百年的仇怨擺在這,可沒有那麼容易化解。在鄭人眼裡,滿人不過是當年大周掃清遼東女真人之後趁勢崛起的通古斯野人。靠著大周邊軍的保護繁衍生息,竟然在大週末年疲憊之時趁機反戈一擊。
滿清就是這麼建立起來的,這怎麼能不讓自詡為周朝正統的繼承者的大鄭不滿呢。
不過一邊沒怎麼說話的趙敬才突然開口了:“萬歲放心,他們會同意的。”
“哦”,康熙倒是眼前一亮,他重用的這三個重要的鄭人謀士,趙敬才是來的最晚的。來到他身邊也不過六七年的時間。
平時並不怎麼開口,但是每次開口卻從來不講空話。尤其是最近兩三年,更是言出必中,所以康熙非常重視,屢次破格提拔。
“趙先生,這話怎麼說?”康熙很認真的看著趙敬才。
“萬歲,雖然鄭人不願意承認,但是我大清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事實。
所以判斷大清和鄭國之間的關係,就要從國與國的角度來考慮。”
趙敬才喘了口氣,看到康熙聽得很認真,心裡暗歎一聲。
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英明睿斷的君主,如果生在中原身逢亂世足夠開創一番大事業。可惜生在這塞外蠻夷之地又碰上了一南一北兩個龐然大物都有一個有作為的君主。
不過趙敬才很快收拾好了心緒:“而國與國之間什麼最重要呢,除了實力便是利益。
當年我們和鄭人剛剛建國時為何斗的很厲害。那是因為我們需要生存空間而鄭人想著收復失地。”
“難道現在情況改變了?”魏承莫很納悶。他覺得大清和南方的鄭國局勢從開國至今沒有任何變化。鄭人皇帝只要還想穩坐龍庭就不可能對大清有任何承認。
趙敬才一笑:“當然變了。開國時,大鄭四周全部都是鄭人藩屬,鄭人兵鋒所向,皆為臣妾。只有到了我大清這裡,才屢次受挫。
那時候鄭人當然不可能與我們有任何妥協。他們一心一意想著消滅我們恢復周朝時的疆域。
如今不同了,一來經歷景寧後期和永安朝近三十年休養生息,大鄭軍隊已經不是當年順德時代和景寧前期賈代善時代那等無敵鐵軍了。
二來,羅剎人擴張萬里來到我們的北方,鄭人和我們都面對著共同的強敵。我們已經不再是鄭人在北方最主要的威脅,
三來,倭人如果佔領朝鮮,倭人海師就將直接威脅神京。這絕不是從順德時代就重視海路的鄭人能夠接受的。”
康熙興奮起來,雖然他也不願意和鄭人卑躬屈膝。但是事涉皇統繼絕,也容不得康熙任性了。
“先生覺得呢?”康熙還不忘問問魏承莫的意思,畢竟那是他幼年的老師,也是他如今的主要謀主。
魏承莫想了想,點頭說道:“敬才說的很對,我不如他。萬歲爺,就這麼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