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當初也認為非洲人無可救藥,但是在南部非洲的管理下,非洲人的效率還是不錯的。
所以是否有種可能,印度人之所以懶散,只因為英國人不擅長管理。
“從來沒有人這樣嘗試過,印度人口太多了。”沃爾頓實話實說,印度人彈性很大的。
生活在英國的印度人,就比土生土長的印度人更容易管理,工作更認真,更容易融入現代社會。
印度不廢除種姓制度,就跟奴隸社會差不多,永遠也不可能崛起。
種姓制度只是印度問題之一,印度想發展,還得統一文字和語言,還要進行土地改革,還要打破宗教對印度社會的影響,還要消除仇恨,要改變人口結構,等等等等。
羅克也就是穿越到南部非洲。
如果穿越到印度,羅克也得提桶跑路。
“印度就沒希望了嗎?”阿爾文百思不得其解,從來沒有國家爛的像印度一樣徹底過。
義大利已經夠爛了,在推翻了國王和胖光頭的統治之後,馬上就迸發出勃勃生機。
再往前一戰後的德國夠爛了吧,出了個小鬍子,德國在短短几年內,就躍升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印度——
沃爾頓不說話,他看不到希望在哪裡。
溫斯頓也看不到希望,孟買水兵剛開始罷工的時候,溫斯頓就建議喬治六世對罷工水兵採取最強硬的手段堅決鎮壓。
喬治六世沒有采納溫斯頓的建議,王室這段時間承擔的壓力夠大了,喬治六世不想雪上加霜。
英國政府陷入嚴重的財政危機後,愛德禮把注意打到王室身上,希望能減少王室經費,將更多的資金用在社會福利上。
這個建議遭到王室的強烈反對,英國政府就算再困難,該給王室的年金一便士也不能少。
愛德禮如果做不到,那就換個人當首相。
訊息傳出,英國朝野再次出現了關於王室是否有必要保留的大討論。
代表英國守舊勢力的上院堅稱,國王是國家的象徵,絕對不能廢除,一旦失去國王,英聯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
一旦失去英聯邦,英國的國際地位就將一落千丈。
下院希望廢除國王的呼聲更高。
目前國際主流國家全部都是民主國家,唯獨英國是君主立憲,在一大票民主國家中格格不入。
一旦英國成為徹底的民主國家,那麼英國就將擺脫王室這個沉重包袱,輕裝上陣,可以以更輕鬆點姿態,面對越來越殘酷的國際競爭。
大部分保守黨和自由黨成員都認為,保留王室對英國更有利。
可贊成廢棄國王的議員更多,喬治六世來塞普勒斯也是希望轉移輿論焦點,降低關於王室的討論熱度。
這時候如果喬治六世下令對孟買水兵進行武力鎮壓,那搞不好就將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維持對印度的統治,還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喬治六世個人更傾向於允許印度獨立,徹底擺脫印度這個包袱。
這二十多年,印度每隔幾年就要鬧一次獨立,喬治六世已經不勝其煩,忍無可忍。
在喬治六世看來,印度人是忘恩負義的,如果沒有英國的殖民,印度現在根本就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
為了讓印度看上去更像一個國家,英國這些年沒少往印度投資,修鐵路,建工廠,建學校,建醫院,等等等等,英國首相對印度,比對英國更上心。
可是換回的卻是印度人的離心離德。
喬治六世現在就很想看看,如果真的獨立,印度是不是就像印度國大黨說的那樣,成為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
這話說得,就跟英國耽誤了印度成為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一樣。
只能說印度人太沒有自知之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