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心國部隊主力在東岸對抗俄羅斯軍隊,西岸這邊主要是僕從軍,要是這都打不過,陳蒼直接買塊豆腐撞死算了。
「德國人三天前發起了一次試探性進攻,被我們輕易擊退,這幾天都只有零星炮擊,基本沒有威脅。」馬克總算放下了一直懸著的心,吉奧吉和卡拉夫的表現不太靠譜。
至少不符合南部非洲對於高階將領的要求。….
這也可以理解。
吉奧吉和卡拉夫都是保加利亞人,不能對他們的期望太高。
如果吉奧吉和卡拉夫都是那種百年一遇的天才將領,那也不是什麼好事。
歐洲現在不需要天才,就算天才也得泯然眾人。
「命令部隊準備出發,我們已經推遲了一個星期。」陳蒼也沒辦法,進入冬天之後,天氣異常糟糕,先是大雪,這兩天天氣轉暖,積雪又開始融化,陳蒼很擔心交通情況會進一步惡化。
想想士兵們要在冬天的泥濘裡進攻一座城市,陳蒼已經做好了面對困難的準備。
「不用太著急,對面俄羅斯人也才剛剛開始。」布來克希望部隊能休息48小時再出發。
行軍也是很累人的,特別是裝甲部隊。
這一路上沒鐵路,不能用火車運送坦克,因為長途跋涉,就算官兵不需要休息,坦克也得經過檢修才能作戰。
這一路上因為各種意外,第6坦克軍已經損失了二十多輛坦克。
雖然這些坦克都可以修復,但肯定趕不上進攻布達。
俄羅斯第3集團軍抵達前線之後,馬力諾夫斯基元帥就迫不及待的發起進攻。
這一次依然很不順利。
隨著時間的推移,重型坦克逐漸成為戰場的主角,t34一年前還大殺四方呢,現在只能被當做中型坦克使用。
坦克越重,對於環境的要求就越高。
is245噸的戰鬥全重,發動機只有500馬力,本來就是小馬拉大車,冬季作戰更加笨拙,完全喪失了機動性。
裝甲部隊喪失機動性的後果不需要過多強調,慢吞吞移動的坦克在戰場上就是活靶子,防禦力再高也經不起連續攻擊。
t34的防禦力又太弱,德軍為了對付俄羅斯的重型坦克,反坦克炮的口徑已經增加到125毫米,打t34基本上一炮一個。
庫爾斯克會戰後,俄羅斯的將軍們都喜歡上了坦克大兵團攻擊這種方式,極端點的將軍,甚至為此放棄了步坦協同,不派步兵伴隨坦克進攻。
馬力諾夫斯基元帥就很極端,他派出的第一波攻擊部隊全部都是坦克,沒有步兵,
甚至連攻擊之前的火力準備都只進行了20分鐘。
原因也很簡單。
第3集團軍雖然抵達前線,後勤供應卻還不到位,尤其重炮的炮彈嚴重不足,無法進行長時間火力打擊,所以就只能20分鐘應付了事。
應付了事的結果是德軍防禦陣地幾乎安然無恙。
跟俄羅斯人打了這麼長時間,德國人的經驗也是越來越豐富,陣地構築的越來越堅固,火力搭配合理,層次分明,德國人雖然沒能力生產更多的重型坦克,反坦克地雷卻有很多,再加上充分利用地形挖掘的反坦克戰壕,俄羅斯的重坦部隊步履維艱。
多瑙河流域河流眾多,挖反坦克戰壕簡直不要太容易。
南部非洲有挖掘機,德國人有炸藥,所以就算土層被凍上,要炸開也很容易。
各種因素綜合下,俄羅斯的is2重坦就倒了黴。
參與進攻的48輛is2重型坦克,在出發不到半個小時就有17輛被擊毀,這時候is2甚至離開出發陣地還不足兩公里。
半個小時就走了兩公里,步行都比它快。
看著固若金湯的德軍陣地,馬力諾夫斯基元帥陰沉著臉命令停止攻擊,然後詢問對岸的情況。
當得知南部非洲遠征軍還沒有出發之後,馬力諾夫斯基元帥勃然大怒。
「南部非洲人在幹什麼?他們都是膽小鬼,懦夫——」馬力諾夫斯基元帥又感受到了四年前的那種無助。.
鯰魚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