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確定一個人都不出?”羅克真沒想到,溫斯頓猥瑣起來也居然這麼沒底線。
“英軍還要負責警戒和運輸工作呢,怎麼是一個人也不出呢?”溫斯頓狡辯。
說真的,南部非洲軍隊和美軍,還真不需要英軍的警戒和運輸。
現在的大西洋重兵雲集,美國和南部非洲都編制了大西洋艦隊,各自擁有上百艘軍艦,上千架戰機,海陸空三軍加起來多達幾十上百萬人,相比之下英軍所佔的比重越來越低。
戰爭爆發前,英國的海軍實力還跟美國持平,世界第一呢。
現在四年過去了,英國沒有新造任何一艘大型戰艦,增加的四艘航空母艦分別是從南部非洲和美國購買的。
英國人的理由也很充分,因為盟軍在大西洋的實力已經對德國海軍完成徹底壓制,所以英國造不造軍艦都行,現有的也夠用。
“你要考慮清楚,現在每一分努力,都是再為戰後的利益分配增加砝碼。”羅克直白,想收穫就得先付出。
“洛克,大英帝國已經為戰勝軸心國做出了很多卓越的工作,你不可能要求太苛刻。”溫斯頓叫苦,他不是不懂這個道理,而是手中實在無兵可派。
說起來讓人尷尬,英國從戰爭爆發後就決定在本土維持一百萬陸軍,到現在這個計劃大概完成了百分之三十。
前面說過,英國人缺乏俄羅斯人那種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決心,戰爭爆發後近一年才開始全國總動員。
然後英國政府就驚訝的發現,那些踴躍參軍,願意為國奮戰的英國人都消失了,英國政府折騰了好幾個月,也只招募了不到二十萬陸軍。
作為對比,德國決定擴大陸軍後,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德國陸軍從十萬人擴張到180萬。
上一次世界大戰,英國人還曾踴躍參軍,希望在戰爭中攫取軍功呢。
無計可施下,英國戰爭部下達強制徵兵令,徵兵工作總算有了一定進展,然而情況卻沒有根本性改善。
地盤大了也不好,英國需要部署兵力的地方太多了。
北非不用說,一直是英軍征戰的重點。
本土的防禦兵力要維持,蘇伊士運河非保不可,東亞也不能輕易放棄,溫斯頓每天看著戰報各種羨慕嫉妒恨,為什麼俄羅斯人的兵力無窮無盡,人口更多的大英帝國卻總是捉襟見肘呢。
這一定不是英國的問題,而是印度的問題。
“我能理解你們的卓著,但只有我理解還不夠。”羅克嘗試和溫斯頓共情,但實在共不起來。
站在溫斯頓的立場上,英國確實付出了很多代價。
可哪個國家付出的代價不大?
美國還經歷了珍珠港和巴丹死亡行軍呢。
這麼一盤算,也就南部非洲戰無不勝,到現在還沒有遭受過重大損失。
“夠了,我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大英帝國。”溫斯頓努力爭取羅克的支援。
想爭取羅克的不止溫斯頓。
德黑蘭會議結束在即,按照日程,羅克明天就將離開德黑蘭返回南部非洲。
臨行之前,羅克接到大鬍子的邀請,參加大鬍子在俄羅斯使館舉行的私人晚宴。
真的很私人,羅克抵達俄羅斯大使館之後才知道,大鬍子只邀請了羅克,沒有邀請羅斯福和溫斯頓。
這就很耐人尋味了。
“盎格魯撒克遜人是一切禍亂的根源,不管是美國還是英國,他們的存在只會讓我們這個世界更趨向毀滅,只有俄羅斯和南部非洲,才能承擔拯救這個世界的任務。”大鬍子的話石破天驚,您這是想接著打三戰的節奏嗎?
不過大鬍子的話本身沒錯,如果這個世界少了英國和美國,那麼這個世界確實是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