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法國的實力大不如前,戴高樂也就不來湊熱鬧了。
可以肯定的是,就算戴高樂來德黑蘭,也不會得到應有的尊重,畢竟現在只有南部非洲才承認自由法國,英國和美國都認為維希法國才是法國正統。
這是基於戰後利益分配考慮。
認定維希法國是正統,那麼法國戰後就是戰敗國,沒資格參與利益分配。
承認自由法國的話,那麼就等於承認法國未來的國際地位。
還是那句話,蛋糕就這麼大,別人多吃一口,我就得少吃一口。
“俄羅斯人昨天宣佈殲滅了70萬德國人,這個情況的真實性有多少?”楊·史沫資不想內耗,更關心俄羅斯戰場。
去年十二月份,俄羅斯軍隊發起新一輪反攻,出動三個方面軍在聖彼得堡方向,對德軍開始大規模反攻。
俄羅斯投入了125萬人,德國“北方”集團軍群下轄48個師,共74.1萬人。
經過一個月的激戰,德軍被迫撤退,俄羅斯宣稱消滅了70萬德國人,大獲全勝。
“俄羅斯人的戰報聽聽就行,千萬別認真,如果俄羅斯人能殲滅7萬德國人,那麼就可以慶祝勝利了。”溫斯頓年紀越大脾氣越暴躁,看誰都不順眼。
不過俄羅斯人的戰報也確實離譜,贏了就贏了,沒必要誇大事實,德軍一共就74萬人,一仗消滅了70萬,德國人要是這麼好打,那為什麼現在戰線還在俄羅斯境內呢。
溫斯頓說得對,7萬是個比較靠譜的數字。
“這一仗過後,俄羅斯還能剩下多少人?”羅克看戰報,關注點跟溫斯頓不一樣。
溫斯頓更關心的是德國人損失了多少,俄羅斯人損失了多少,此消彼長,英國沒賠就是賺。
羅克關注的是俄羅斯的戰爭潛力。
雖然俄羅斯人從來沒有公開過自戰爭爆發後,俄羅斯損失了多少人。
南部非洲這邊透過多重途徑,判斷俄羅斯自戰爭爆發後,實際損失的人口數量已經在2000萬以上。
這個數字放在如今的絕大多數國家,都是不可接受的。
包括南部非洲在內。
按說俄羅斯損失這麼大,國家早就應該崩潰了。
可是俄羅斯不僅沒崩潰,反而兵力越打越多,僅聖彼得堡一線,俄羅斯就可以輕鬆出動125萬人。
要知道聖彼得堡還不是俄羅斯的主戰場呢,俄羅斯的主戰場現在還在黑海沿岸。
“我們的北方表親的表現確實讓人驚訝,不過這並不奇怪,俄羅斯人有種獨特的氣質,總是能絕境翻盤,無所畏懼,用你們的話說叫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溫斯頓這話同時調侃了南部非洲和俄羅斯。
羅克不生氣,南部非洲就是那個穿鞋的。
“你們準備好如何應對這個龐然大物了嗎?”羅克一句話,讓溫斯頓和艾登同時變臉。
俄羅斯這個北方巨人,不管歐洲國家喜不喜歡他,他都在那裡冷冷的看著,讓人不寒而慄。
德國橫掃歐洲。
俄羅斯別管過程多艱難,最終擊敗德國,成為歐洲真正的救世主。
這對於歐洲國家來說等於是前門拒虎後院進狼,請神容易送神難。
“這就是我們來到德黑蘭的原因,俄羅斯已經充分融入我們的世界,我們必須接受這個現實。”溫斯頓心情沉重,給羅克感覺是隻聽到俄羅斯的名字,就讓溫斯頓有點喘不過氣來。
以前的俄羅斯雖然號稱“歐洲憲兵”、“壓路機”,其實歐洲國家對於俄羅斯的評價並不高,也就比“歐洲病夫”奧斯曼強一線那種程度。
第一次世界大戰直接導致俄羅斯帝國消亡,從此俄羅斯被排斥在“文明社會”之外。
現在俄羅斯以“救世主”身份迴歸主流社會,給歐洲國家,尤其是英國帶來的震撼,是身處南半球的南部非洲人無法體會的。
“那你們是不是可以找俄羅斯人要錢了?”艾登異想天開,想讓俄羅斯人還錢,難度堪比讓英國人放棄蘇伊士運河。
“想都別想,俄羅斯人這一次不賴賬就不錯了。”溫斯頓悲觀,俄羅斯根本不在乎老賴身份。
楊·史沫資看一眼羅克,滿滿的都是擔憂。
現在南部非洲已經取代英國,成為俄羅斯最大的債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