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艦戰使用的7.7毫米航空機槍,攻擊力嚴重不足,連“獵豹”飛行員的座艙都無法穿透。
換成20毫米機炮也不行,日本人生產的20毫米機炮,效能和“獵豹”上安裝的20毫米機炮相比差距很大,子彈初速度不行,射程也不夠,彈道都是彎曲的,還沒有擊中目標就下墜。
效能不行怎麼辦?
換成南部非洲的工程師,那肯定要想辦法改進,直到效能超越對手。
日本的工程師們不這樣,他們在資料上造假,讓日本的20毫米機炮,效能看上去跟南部非洲的20毫米機炮差不多,剩下的問題就交給日本的飛行員們去解決了。
關鍵日軍戰機因為減重,攜帶的彈藥也不多,往往日軍的飛行員還沒有熟悉20毫米機炮的效能的,攜帶的彈藥就已經耗光。
所以別怪日本人造車習慣性簡配,日本人在戰爭期間造飛機也一樣,這都傳統技能了。
2月份爆發的多次空戰中,日本沒有佔到任何便宜,96艦戰只要出動就有去無回,到3月份山本五十六終於受不了,主動派出“零式”參戰。
相對於96艦戰,“零式”還是比較先進的,至少能對“獵豹”構成威脅,在3月5號的一次空戰中,一架南部非洲“獵豹”被擊落,日軍在和南部非洲空軍的作戰中終於實現“零”的突破。
擊落“獵豹”的“零式”,還試圖攻擊跳傘的“獵豹”飛行員,結果自己很快也被蜂擁而至的“獵豹”擊落。
“獵豹”被擊落,飛行員至少能跳傘。
“零式”的飛行員卻連跳傘的機會都沒有,飛機被凌空打爆。
對於日軍來說,擊落“獵豹”是零的突破。
對於南部非洲空軍來說卻不是。
早在一個月前,一架“獵豹”在轉場的時候因故障迫降在海上,飛行員雖然被救起,飛機沉入海底。
這也不是第一次了,去年“獵豹”部署到遠東的時候,一艘運載“獵豹”的運輸船遭遇風暴沉沒,一次性損失了40架“獵豹”。
到目前為止,南部非洲空軍因為各種非戰原因損失的戰機數量,遠超在戰鬥中的損失,比例大概百分之六十。
3月7號,“獵豹”第一次飛抵馬尼拉。
日軍的“零式”和96艦戰傾巢出動,超過300架飛機在馬尼拉上空展開激烈戰鬥,日軍損失了65架戰機,南部非洲這邊損失了14架,其中超過一半是被日軍的地面防空炮火擊落。
這一次出動的不僅僅是“獵豹”,而且還有魚雷轟炸機。
南部非洲的魚雷轟炸機並沒有向日軍戰列艦發動攻擊,而是將攻擊的重點放在還沒有被撈起來的“赤城”和“蒼龍”上。
這兩艘航空母艦徹底悲劇,兩艘航空母艦的甲板全部被摧毀,“赤城”號燃起大火,甲板上層建築幾乎被削平。
“蒼龍”號也沒有好到哪兒去,大火蔓延到機腹內部的機庫,16架還沒有來得及轉移的“零式”全部被燒燬,山本五十六當晚決定放棄打撈“赤城”和“蒼龍”號,艦隊連夜撤離。
不撤怎麼辦,留在馬尼拉捱打嗎?
聯合艦隊南下攜帶的戰機本來就沒多少,7號空戰中日軍損失慘重,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這個決定是正確的。
8號160架“獵豹”再次飛抵馬尼拉,這一次配合行動的還有“空中堡壘”。
馬尼拉距離加里曼丹島的機場只有1000公里,“空中堡壘”可以滿載十噸炸彈,一架“空中堡壘”攜帶的燃燒彈,可以摧毀大約一萬平方米以內的所有建築物。
為了保證轟炸效果,“空中堡壘”在3000米左右的高度上投彈,而且不是編隊飛行,每一次只有一架“空中堡壘”投彈,絕對保證攻擊效果。
聯合艦隊見勢不妙可以跑,日本陸軍就無路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