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得這麼慘的則是絕無僅有。
以前都是日軍的對手,在日軍的攻擊下迅速崩潰。
現在終於輪到日本人品嚐徹底崩潰的痛苦。
在第19師主動出擊的時候,小谷大貴還是嘗試組織防守。
很快小谷大貴就發現,只裝備了輕武器的輕裝步兵,根本無法對抗擁有重型坦克的第19師。
不,按照日軍標準,“豹”式坦克應該算是超重型坦克了。
由於之前日軍的對手很少裝備坦克,所以第42步兵聯隊連最基本的反坦克槍都沒有。
反坦克炮想都不用想,整個日本都找不出一門反坦克炮。
於是在面對第19師攻擊的時候,第42連隊徹底悲劇。
當第19師的“豹”式坦克衝入日軍陣地的時候,困獸猶鬥的日軍士兵唯一能依靠的,是手中的三八式步槍。
都不用說100毫米均質裝甲,三八式步槍連“豹”式的反應甲都打不穿。
唯一能對“豹”式構成威脅的是手榴彈,還得把數枚手榴彈幫到一起做成集束手榴彈,才有可能對“豹”式構成傷害。
可是想把手榴彈綁一起,得是木柄手榴彈才行,日軍裝備的卻是卵形手榴彈,用來炸履帶威力都不夠。
更何況伴隨“豹”式進攻的步兵,也不給日軍士兵靠近豹式的機會。
和雕門島作戰的東印度部隊一樣,南部非洲軍隊跟日軍作戰同樣不要俘虜。
聽上去似乎給個痛快也不錯,至少免於遭受無窮無盡的折磨。
可實際上只有死掉的敵人才是最好的敵人,一百個小矮子挖戰壕,效率也抵不過一臺挖掘機,挖掘機還不吃飯只喝油。
油——
在日本,油絕對比人更寶貴。
可是對於南部非洲來說,石油就跟自來水一樣,在地上打個井就開始突突突往外冒,自來水還要鋪管子裝水龍頭呢,波斯灣那邊的油比水都便宜。
最先衝入日軍陣地的,是115裝甲團2營1連連長孔新駕駛的編號8527“豹”式指揮坦克。
南部非洲的裝甲連編制三個排,每個排三輛坦克,加上連長所在的指揮坦克一共十輛。
孔新駕駛的“豹”式坦克剛剛換了一臺嶄新的發動機,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最佳狀態。
“9點鐘方向發現日軍機槍陣地——”兼任觀察手的副駕駛員及時提醒。
“幹掉它!”孔新坐在炮塔內用潛望鏡觀察,身邊是炮手和裝填手。
這是一挺日軍的92式重機槍,法國哈奇開斯重機槍的仿製型,7.7毫米的口徑雖然威力不錯,但是打“豹”式就是撓癢癢。
日軍的機槍射手正在拼命射擊,一個機槍陣地副射手、裝填手加上一名挎著日本軍刀的軍官,居然擠了七個人。
轟——
88毫米坦克炮威力巨大,92式重機槍被炸飛兩米高,落地的時候已經變成零件狀態。
陣地內的七個人全部死亡,血肉橫飛就像屠宰現場,鬼子軍官的那把指揮刀倒是挺完整的,估計會成為某個幸運士兵的戰利品。
對於戰利品,南部非洲官兵唯一的期待就是日本軍刀。
這並不是說日本軍刀有多好,而是也就這玩意兒還有點紀念意義,歐洲戰場上最受追捧的戰利品是德軍裝備的魯格式手槍,南部非洲官兵總不至於去搶日本的王八盒子。
瘋了才會那樣做。
南部非洲有效能更好、外觀也更好、使用更便利的手槍,日本所謂的工業品,跟南部非洲產品相比,絕大部分都是工業垃圾。
“喂喂喂,誰能幫個忙,把那把軍刀幫我撿過來,五蘭特!”孔新希望得到自己的第一個戰利品,這樣在孔新老了之後,就可以跟孫子在壁爐前顯擺,爺爺當年用這把刀砍了多少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