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0 不要俘虜 (第1/3頁)

東印度為了配合南部非洲作戰,主動放棄發展海軍和空軍,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陸軍上,南部非洲自然也不會虧待東印度,所以東印度陸軍的裝備之豪華堪比南部非洲國防軍,除了最新型號的“虎”式坦克之外,南部非洲國防軍有什麼,東印度陸軍就有什麼,連直升飛機都有。

受限於直升飛機的產量,東印度軍隊裝備的直升飛機並不多,而且都是南部非洲國防軍已經淘汰的早期型號,東印度陸軍還沒有奢侈到將直升飛機配備到師一級單位的地步。

即便如此,配備60輛“雲豹”坦克的第十五師,裝備依然比落後簡陋的日軍強很多。

“雲豹”是尼亞薩蘭重工特意為東印度研發的外銷型坦克,因為坦克身上的迷彩塗裝類似東印度動物“雲豹”而得名。

“雲豹”坦克戰鬥全重25噸,裝備一門75毫米坦克炮,以及一挺7.7毫米同軸機槍,和兩挺12.7毫米口徑機槍,正面裝甲的厚度達到50毫米,使用狄賽爾動力提供的12缸柴油發動機,公路最快速度可以達到45公里。

跟東印度部隊相比,日軍的裝備確實是簡陋。

或者說日本陸軍的裝備從來就沒有先進過。

三八式步槍和尼亞薩蘭式半自動步槍的差距就不說了,在重火力上,日本陸軍只有92步兵炮算是為數不多的亮點,被廣為吹捧的擲彈筒,其實就是一門輕型迫擊炮,可是射程和威力跟真正的迫擊炮相比卻差很多。

擲彈筒的射程只有300米,殺傷半徑五米。

這威力連東印度部隊裝備的“超級左輪”都不如。

日軍不是不想裝備效能更好的裝備。

原因是受限於技術和擁有的資源,根本用不起更好的裝備。

在雕門島登陸的這支日軍部隊就是這樣,士兵的基本裝備是三八式步槍,手槍只有軍官才裝備,而且還是連自殺都可能卡殼的南部式手槍,為進攻部隊提供火力掩護的是九二式重機槍和十一年式輕機槍,這倆一個是法國哈奇開斯重機槍的仿製型,一個是故障多到連土八路都嫌棄的歪把子。

進攻的日軍部隊還是比較謹慎的,散兵線戰術很熟練,士兵在前進的時候貓著腰,看上去就像張了兩條腿的冬瓜一樣滑稽。

日本人的個子太矮了,身高一米六在日本絕對是高個,很多日本士兵甚至都沒有裝了刺刀的三八式步槍高。

就在日軍開始進攻的時候,距離沙灘還不到500米的碉堡內,來自東印度椰城的李飛舟和他手下計程車兵已經做好了戰鬥準備。

“穩住,等日本人越過公路再射擊,不要給他們逃走的機會。”李飛舟的話音還沒落,空中傳來炮彈的呼嘯聲。

大概是受限於運力,灘頭日軍連92步兵炮都沒有,為進攻部隊提供火力掩護的是海軍艦炮,而且能看得出來,日本海軍現在也不富裕,居然等步兵出發之後才開炮,而且火力也並不密集,簡直敷衍了事。

這也正常,一共就一艘巡洋艦和三艘驅逐艦,火力全開也稱不上密集。

艦炮也是有壽命的,成本比陸軍火炮高很多,美國現在已經停止了和日本的貿易,能省則省。

東印度部隊修建工事的標準,跟南部非洲軍隊差不多。

日軍驅逐艦上的火炮,很難對永固工事構成威脅,打上去就跟撓癢癢差不多。

巡洋艦的火炮口徑大一些,但是也沒到能擊穿碉堡的程度,炮擊只持續了短短五分鐘就停止,李飛舟的手下無一傷亡。

炮擊停止後,進攻的日軍部隊繼續前進,紛紛越過公路。

這時候空中傳來航空發動機的轟鳴聲,十餘架魚雷機從陣地上方飛過,向停留在遠處海面上的日軍戰艦呼嘯而去。

嗵嗵嗵嗵——

12.7毫米高平兩用機槍的吼叫聲撕心裂肺,陣地上自動武器的配備達到傷心病狂的程度,東印度步兵師跟南部非洲國防軍一樣,每個師配備的各種輕重機槍超過四百挺。

李飛舟手下的B連,全連官兵181人,一共裝備了12挺輕機槍,此外還有三門迫擊炮和兩挺重機槍,自動武器裝備的數量,比日軍一個大隊都多。

如此之多的自動武器,進攻的日軍部隊就倒了黴。

一箇中隊二百個人,對於眾多機槍手來說根本不夠分,很多機槍手連一個彈匣都沒有打完,進攻的日軍部隊已經全部被消滅。

帶隊的軍官最慘,至少有十餘名精確射手將帶隊的軍官作為第一目標,戰鬥剛打響就被打成馬蜂窩。

接下來是攜帶擲彈筒的資深老兵,這些士兵都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才能熟練使用擲彈筒,被精確射手盯上之後,只需要一發子彈。

再下來就沒有了。

伴隨步兵進攻的機槍射手被重點照顧,剛打了兩個點射就被榴彈消滅,東印度的榴彈射手也同樣都經過長時間訓練,兩三百米的距離上指哪打哪。

最新小說: 三國模擬器:這個馬謖太穩健了 大明:我爺爺是洪武大帝! 扼元 大人,得加錢 開局推演,美利堅大亨 紅樓之挽天傾 明末最強族長 大乾第一青樓少主 北宋之天生反賊 小關公 錦衣狀元 騙了康熙 琴晚天下 鳳圖春史 史路沖天 本宮只會心疼王爺 替嫁后王妃撿起了馬甲 汝窯瓷盤傳奇 禮記 重生之橫掃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