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讓日本走投無路的是關東軍的覆滅。
所以都不用說英國和美國全力以赴。
只要英國和美國拿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態度,二戰也不至於打到1945年。
“洛克,德國人已經是強弩之末,勝利最終屬於我們。”溫斯頓試圖給羅克灌雞湯,絕口不提西班牙。
那就不提。
羅克其實也沒指望英國人幫忙。
別幫倒忙就行。
和溫斯頓的態度不同,戴高樂對於向西班牙宣戰非常積極。
西班牙過去就是法國。
只要擊敗西班牙,就可以對法國本土實施攻擊,戴高樂現在手下已經有近20萬軍隊,不再是以前那個說話沒人聽的准將了。
“西班牙軍隊實力有限,我們根本不需要英國人的參與,就可以將西班牙徹底擊敗——”戴高樂知道佛朗哥派軍隊參戰後,第一時間來找羅克:“——我們可以從直布羅陀向西班牙本土發動攻擊,同時可以派出艦隊封鎖西班牙海岸,部隊則在加泰羅尼亞地區登陸,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切斷西班牙和德國以及義大利之間的聯絡。”
戴高樂復國的熱情無與倫比,他天天盼著盟軍在法國本土登陸,可惜沒有南部非洲和英國的配合,戴高樂什麼都做不了。
戴高樂手下的軍隊全部都是陸軍,法國海軍現在還聽命於達爾朗的指揮,戴高樂無權調動。
羅克知道,戴高樂一直以來都和達爾朗保持著聯絡,試圖爭取法國海軍的支援。
達爾朗也很無奈,法國海軍現在地位尷尬,“弩炮行動”後,法國海軍和英國海軍之間的信任已經徹底被破壞,至少目前法國海軍不會聽命於戴高樂。
“將軍,我們和英國是盟友——”羅克也很頭疼。
羅克也知道溫斯頓的打算,其實羅克對於西班牙並沒有絲毫覬覦之心,可惜就算羅克發毒誓,溫斯頓也不信。
這也是沒辦法,在國家利益面前,白紙黑字都沒有約束力,毒誓什麼的就是開玩笑。
關鍵就是南部非洲和英國的關係,羅克不可能在英國沒有同意的情況下,直接發動對西班牙的戰爭。
畢竟是盟友,該有的尊重還得有。
現在羅克需要的是一個合適的理由。
理由嗎,只要想找隨時都有。
7月15號,一艘西班牙貨輪在直布羅陀遭到南部非洲大西洋艦隊的扣押,理由是走私物資。
貨輪的運輸清單顯示,船上裝載的是食品和木材,目的地是義大利。
大西洋艦隊的官兵登船檢查後,在貨輪的底艙內發現大量橡膠,這是盟軍明令禁止向軸心國國家運輸的物資。
橡膠對於現代工業的作用不需要強調,德國和義大利本身不產橡膠,全部依靠進口。
西班牙本土也不產橡膠,不過西班牙憑藉在南美的影響力,可以從南美國家獲得橡膠。
歐戰爆發後,和軍事有關的所有戰略物資價格飆升,總會有船主鋌而走險。
16號,南部非洲大西洋艦隊向西班牙政府發出最後通牒,要求西班牙停止和義大利的所有貿易。
這個要求不僅遭到西班牙的反對,同樣遭到美國的反對。
差點忘了美國。
歐戰爆發後,和軸心國貿易最積極的就是美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