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南部非洲已經控制了塞普勒斯,又控制了十二群島,如果南部非洲再將勢力延伸到地中海西部,那麼不僅僅是英國,法國和義大利的利益也將受到嚴重影響。
“那就讓南部非洲人去打西班牙人,這同樣會減輕我們的壓力。”約翰·托維巴不得南部非洲全力以赴呢。
羅克和溫斯頓的禍水北引,在英國也有爭議。
英國雖然退守英倫三島,南部非洲還遠未發力,如果南部非洲反攻歐洲大陸,那麼戰爭會在兩年內結束。
這還是較謹慎的估計。
如果南部非洲全力以赴,那麼樂觀的話,戰爭會在一年內結束。
禍水北引的話,確實是可以極大減少南部非洲軍隊的傷亡,不過戰爭會因此拖延數年才可能結束。
反正死的都是南部非洲人,和英國又有什麼關係——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阻止南部非洲人呢?”笛福·沃克利微笑,約翰·托維啞口無言。
這也是英國人想看到的啊。
笛福·沃克利·說服約翰·托維的時候,“俾斯麥”緩緩駛入西班牙西北部位於大西洋沿岸的維哥港。
維哥(VIGO)位於維哥灣南岸,對面是莫攔佐半島,灣口有謝斯群島為屏障,是一個天然良港,也是西班牙乃至歐洲最大的漁港。
西班牙政府直到這時還沒有給大西洋艦隊發來回覆,按照國際慣例,“俾斯麥”在維哥港最多停留24小時,維哥港不能給“俾斯麥”提供物資援助,更不能幫助維修,24小時內“俾斯麥”必須離港。
巴頓知道這個情況後很高興,命令“馬達加斯加”和“巴蘇陀蘭”就停在維哥港外海,只要“俾斯麥”出港,就立即將“俾斯麥”擊沉。
西班牙政府的回覆直到這時才姍姍來遲。
回覆沒有任何新意,在重申西班牙中立立場的同時,表示“俾斯麥”因為受損嚴重,已經無法憑藉自身能力離開維哥港。
大西洋艦隊和皇家海軍的回覆很乾脆:既然“俾斯麥”無法憑藉自身力量出港,那就用拖船把“俾斯麥”拖出來。
拖出來讓你們擊沉?
就算小鬍子不說話,佛朗哥也不敢這樣做。
“俾斯麥”對於德國海軍的意義,絕對比“胡德”號對於皇家海軍的意義更重要。
這時候已經是2號深夜,圍繞著“俾斯麥”號,各方正在博弈。
南部非洲和英國態度堅決,要求西班牙馬上將“俾斯麥”交出來,不管是以什麼方式。
德國政府態度更堅決,希望西班牙政府想盡一切辦法拖延時間的同時,希望西班牙政府竭盡所能給予“俾斯麥”幫助,包括但不僅限於提供必要的維修和補給。
西班牙政府左右為難,佛朗哥不想跟盟國翻臉,更不敢得罪德國人,港口裡的“俾斯麥”急需維修,港口外數十艘盟軍軍艦虎視眈眈,傳言南部非洲駐紮在北非的第三集團軍已經接到命令,準備向直布羅陀海峽增援,這引起弗朗哥的強烈憤慨。
南部非洲向直布羅陀增兵,目標不言而喻。
2號夜間,一架英國偵察機前往維哥港偵查,遭到維哥港地面探照燈的照射。
“俾斯麥”號上的高射機槍,按照地面探照燈的指引,將偵察機擊傷,英軍偵察機被迫迫降在“馬達加斯加”號上。
可能是因為飛機被擊傷難以控制,也可能是偵查員的技術不過關。
總之在偵察機降落的時候,雖然“馬達加斯加”開啟了所有的探照燈和訊號燈,偵察機還是失控撞上停迫在“馬達加斯加”甲板上的機群,造成了兩架“蒼鷹”式艦載戰鬥機受損,其中一架受損嚴重。
這就讓李傲很無奈。
艦載機不是被德國人擊傷的,而是被友軍撞傷,還是以這種奇葩的方式撞傷,李傲都不知道報告應該怎麼寫。
不過這件事性質很嚴重。
嚴格說起來這是“俾斯麥”號和維哥港守衛部隊互相配合,將英軍的偵察機擊傷,約翰·托維因此連夜登上“馬達加斯加”,希望大西洋艦隊和皇家海軍聯手,即便西班牙人不交出“俾斯麥”,也要將“俾斯麥”擊沉在西班牙人的港口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