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東西卻比利益更值得維護。
更何況,跟英國一起統治世界貌似也不錯。
羅克知道另一個時空的二戰之後,英國會衰弱到什麼程度。
所以和英國一起只是好聽點的說法,到時候誰說了算,還得看國家之間的實力對比。
“小鬍子貌似很不好相處啊——”亨利很擔心,他現在的職務是資源不足,跟德國人沒少打交道。
“跟暴發戶相比,我寧願跟貴族破落戶做鄰居。”小斯的比喻很形象,美國人也是暴發戶。
南部非洲其實也一樣。
關鍵是誰更好欺負一點。
現在看上去很明顯,更擅長內鬥的英國,明顯比更具野心的德國人更好欺負。
“關鍵是選擇盟國,會讓我們大多數南部非洲人更容易接受。”楊·史沫資同樣態度明確。
南部非洲徳裔雖然多,肯定沒有英裔和法裔、波蘭裔、比利時裔加起來人多。
南部非洲的華人,感情上也更傾向於英國一些,畢竟沒有大英帝國,就沒有現在的南部非洲。
跟盎格魯撒克遜人相比,華人還是知恩圖報的。
“關鍵是我們現在加入戰爭,會付出的代價有多大。”馬丁肯定是想參戰的,不過更想以摘桃子的方式參戰。
歐戰爆發後,德國人表現出來的戰鬥力,確實是讓人很驚訝。
從最開始的閃電戰,到挪威戰役時期的立體化作戰,再到“鐮刀行動”中的瞞天過海,德國人表現出來的進步速度,讓南部非洲的將軍們都感到驚訝。
確實,從武器裝備的角度上說,德軍跟南部非洲確實是有差距。
不過武器裝備從來不是決定戰爭走向的唯一因素,決定勝負的最終標準還是人。
退一萬步說,現在正是德軍鼎盛時期。
如果南部非洲現在就下場,那麼搞不好小鬍子都不會進攻俄羅斯,那樣壓力就都在南部非洲這邊了。
所以仗是要打的,怎麼打卻要仔細衡量。
從南部非洲聯邦政府的角度出發,羅克希望再過一段時間,最好等到德國進攻俄羅斯之後,南部非洲在加入戰爭。
楊·史沫資的話讓羅克改變了主意。
“如果我們不盡快表明態度,那麼俄羅斯和美國,很可能會加入德國一方。”楊·史沫資的擔心很有道理。
羅克本人清楚的知道,另一個時空的美國和俄羅斯最終都選擇加入盟國。
但是身在這個時空,連羅克現在都不敢確定美國人和俄羅斯人的立場。
現在的情況也確實是很複雜,原本英國和法國聯手,足以和德國抗衡。
結果英國和法國坐視德國接連吞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以及挪威,現在連法國都即將淪陷,德國看起來勝利在即——
“那就準備戰鬥吧——”羅克下定決心,決不能讓美國和俄羅斯倒向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