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亞薩蘭航空還好,不造軍用飛機還有民航飛機的利潤撐著,不說每年的盈利有多少,生存下去沒問題。
尼亞薩蘭軍工的日子就有點難。
羅克現在很能理解另一個時空的美國,為什麼那麼喜歡發動戰爭。
原因很簡單,如果沒有戰爭的話,美國的那些個軍火公司就得關門。
所以好戰的不是美國政府。
而是美國資本。
尼亞薩蘭軍工也一樣。
如果世界上不爆發戰爭,尼亞薩蘭軍工同樣得關門。
自從世界大戰結束,尼亞薩蘭軍工就積極轉型。
生產坦克的工廠,在世界大戰結束後開始生產拖拉機。
這是老本行,生產坦克的工廠,在世界大戰爆發前本來就是生產拖拉機的,技術上沒有問題。
生產單兵武器的工廠同樣轉往民用市場,這個市場其實也很大,南部非洲不禁槍,威力強大的軍用武器嚴禁流入民用市場,連獵鹿用的獨頭彈現在都禁止生產,以前流落民間的軍用武器也已經開始收繳,哪怕是以收藏的名義,也禁止民間擁有軍用武器。
進入正式談判階段,南部非洲這邊是由西德尼·米爾納負責。
羅克關注的還是義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亞。
1930年即位的海爾·塞拉西一世出生於1892年,今年剛滿四十歲。
海爾·塞拉西一世出生於阿比西尼亞南部紹阿的貴族家庭,擁有“所羅門王和示巴女王225代繼承者”、“希伯來族的雄獅”、“上帝的特使”等稱號。
從1916年開始,海爾·塞拉西一世就成為阿比西尼亞帝國的攝政王。
海爾·塞拉西一世很強硬,他知道阿比西尼亞軍隊無力阻止義大利人的入侵,但依然號召阿比西尼亞人勇敢地站出來對抗義大利人,並且身先士卒,親自深入一線指揮作戰,因此得到了阿比西尼亞人的稱讚,被稱為“戰士皇帝”。
此時的阿比西尼亞帝國還是奴隸制國家。
為了號召更多阿比西尼亞人參戰,海爾·塞拉西一世主動廢除奴隸制,給予奴隸合法的平民地位,因此獲得國內奴隸的支援。
在國際上,義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亞的第一時間,阿比西尼亞帝國駐國際聯盟全權大使就呼籲國際聯盟制止義大利人的入侵。
肖恩·弗格森是同情阿比西尼亞人的。
可惜在英法執行綏靖政策的前提下,肖恩·弗格森孤掌難鳴,最終導致就連制裁都是流於形式。
在認識到國聯的無能之後,海爾·塞拉西一世哀嘆:迄今為止,我們沒有從國際聯盟得到任何東西。
英法在義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亞這件事上的不作為,也導致國際聯盟的公信力進一步下降。
在義大利人佔領了阿杜瓦和馬卡累之後,義大利人的攻勢漸漸受挫。
阿比西尼亞境內的交通同樣很糟糕。
複雜的山地地形導致義大利人的坦克寸步難行。
阿比西尼亞人的頑強抵抗出乎義大利人的意料。
海爾·塞拉西一世親自率領最精銳的皇家衛隊扼守通往亞的斯亞貝巴的交通要道,阿比西尼亞渡過了最艱難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