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和高山算計美國人的時候,美國人和政府軍也在行動。
佔領維多利亞並不意味著戰爭結束,甚至都不意味著美國海軍陸戰隊和巴西政府軍的勝利,米州軍是主動撤出維多利亞的,這個事實就像一根刺,深深紮在喬治·馬歇爾的心中,他很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
“南部非洲部隊在世界大戰中表現出色,我們從來沒有和這樣強大的對手交手,這是一次很難得的機會,我們要透過這次戰爭,打破南部非洲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巴西,註定會成為南部非洲神話破滅的地方。”喬治·馬歇爾有信心,美國有巴西軍政府的配合,在巴西算是主場作戰,佔盡天時地利人和,沒理由打不過南部非洲人。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從南部非洲成為英國的自治領開始,到目前為止,南部非洲軍隊參加過的所有戰爭,還從來沒有失敗過。
這其中包括世界大戰期間大大小小數百仗,南部非洲軍隊都鮮有敗績,少有的幾次戰略性撤退也是受友軍拖累,為了避免被包圍才不得不撤退。
跟南部非洲相比,美軍其實也不差,至少美國同樣是世界大戰的勝利國。
不過美國的這個“勝利國”,代價實在有點太慘重,比利時列日要塞是美國人心中永遠的痛,世界大戰期間喬治·馬歇爾是潘興的副官,對美軍攻佔烈日要塞付出的代價再清楚不過。
所以戰勝南部非洲軍隊,就成為喬治·馬歇爾心中最大的執念,南部非洲軍隊是美軍必須跨過的一道坎。
“南部非洲人正在持續增兵,我們剛剛得到的訊息,駐紮在南部非洲上加丹加的索爾茲伯裡步槍團已經離開營地不知所蹤,聯絡前幾天抵達基欽鈉港的那支南部非洲聯盟部隊,我們有理由相信,那支部隊很可能就是索爾茲伯裡步槍團。”哈里森上校心情糟糕,他在前一階段的作戰中表現並不好。
喬治·馬歇爾的到來,拿走了哈里森上校手中的絕大部分權力,這讓哈里森上校很不滿。
可是哈里森上校也無話可說。
喬治·馬歇爾沒來的時候,維多利亞米州軍在美國海軍陸戰隊和政府軍的瘋狂進攻中巋然不動,海軍陸戰隊和政府軍付出巨大傷亡,卻無法擊敗維多利亞米州軍,這同樣導致華盛頓對哈里森上校非常不滿。
已經在維多利亞堅持了幾個月的米州軍,偏偏在喬治·馬歇爾到任之後主動撤退。
這大概就是天意。
“我們打的就是南部非洲國防軍!”喬治·馬歇爾有志氣,前一階段的作戰中,美國派出的是海軍陸戰隊,南部非洲聯邦政府派出的卻是聯盟部隊,以及保護傘公司的僱傭兵,這是看不起誰呢!
對於美國政府,以及美軍部隊來說,南部非洲的行為就是紅果果的侮辱。
可是偏偏海軍陸戰隊不爭氣,連非洲裔士兵組成的聯盟部隊,以及保護傘公司的那些戰爭鬣狗都打不過,這又能怪誰——
只能說之前上帝沒有站在美國這邊。
“米州軍的主力集中在里約一線,維多利亞防禦空虛,這是我們的機會,只要我們能派出一支部隊直接向貝洛奧裡藏特發動攻擊,里約一線的米州軍就不得不回防,我們就可以獲得戰場主動權。”巴雷託這個想法不錯,可惜意外因素太多。
前一階段的作戰中,美國海軍陸戰隊和政府軍有美國海軍以及巴西海軍的配合,擁有絕對火力優勢,尚且無法攻佔維多利亞。
現在要離開維多利亞向米州腹地進攻,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而且需要強大的戰鬥力。
當然巴雷託也有自己的理由,對於巴雷託來說,久攻不下並不是巴雷託的錯,而是因為有基欽鈉不停地再為維多利亞米州軍提供支援,保護傘和鐵四角還對政府軍的進攻加以限制,導致巴西海軍不能使用戰列艦主炮配合地面部隊的進攻,這才是久攻不下的真正原因。
“我們缺乏對米州軍的情報,如果主動進攻會帶來更多變數,佔領維多利亞,將米州軍活活困死是更有利的選擇。”哈里森上校不同意主動進攻,前一階段的作戰中,美軍和巴西政府軍受到極大限制,保護傘公司的僱傭兵也同樣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影響。
最大的影響就是,保護傘公司的僱傭兵要堅守維多利亞,也就放棄了僱傭兵最擅長的運動戰。
至少當時美軍和政府軍知道米州軍就在維多利亞。
現在米州軍主動放棄維多利亞,連人都找不到,怎麼打?
“困死米州軍需要時間,而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時間,里約已經兵臨城下,我們必須儘快擊敗米州軍。”巴雷託知道軍政府面臨的情況有多危險,隨著時間的推移,軍政府得到的支援越來越少,最開始還支援軍政府的幾個州,現在態度都發生了一些變化。
戰爭爆發的時候,米州州府和軍政府實力差距巨大,單純看紙面資料,軍政府有絕對實力在短時間內結束戰爭,誰都沒想到會打到現在這種程度。
目前看起來,即便擁有美國政府的支援,軍政府也盡顯頹勢。
這就讓那些支援軍政府的州產生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