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聽諸葛亮接著說道:“陛下,我們何不散佈一些謠言,引張郃前來!況且鄴城那邊,陛下也可以讓那人走動一番。”
諸葛亮口中的“那人”,便是徐庶。
徐庶的臥底身份,諸葛亮是知道的。當年“元直走馬薦諸葛”,徐庶走的時候就已經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諸葛亮了,所以諸葛亮知道徐庶的身份。反觀龐統卻不知道,畢竟那時候龐統還是一心想要投靠江東,所以徐庶也沒有引薦龐統。
龐統也算是蜀國核心大臣了,也隱隱的知道在魏國內部高層,有一個蜀國派去的奸細。龐統的聰明才智,也早就猜出來那個奸細就是徐庶。不過龐統卻沒有傻到找劉備去問,這事情,龐統知道了也得繼續裝作自己不知道。
……
阿斗答覆了江東的使者,表示不與孫權爭奪南陽,同時為了解除孫權的疑慮,還約定就算蜀軍攻下了南陽,也會雙手奉送給孫權。
孫權是吃一鑑長一智,當初跟劉備口頭約定了一番,結果愣是十幾年後費盡心思才將荊州弄回來,這一次孫權的使者說什麼也要阿斗寫下字據為憑證。同時為了防止阿斗拖時間,又或者防止阿斗斷章取義,又在字據上註明了時間和範圍。規定如果蜀軍佔領南陽任何一郡,一年內需要歸還給東吳,同時將南陽每一郡都標明瞭。
不過這其中卻不包含武關。而孫權派來的使者顯然也是受過孫權的囑託,武關不要也就罷了。畢竟武關是長安的門戶,而孫權也很懂得取捨,人家的大門就留給人家算了。
如此,孫劉雙方可謂是打成了共同伐魏的意願,蜀國有了一個奪取司隸的機會,日後可以憑藉著司隸,進軍河北;而江東則取南陽,將戰線連成一片,同時也為日後攻取兗州、徐州等地積累資本,可謂是皆大歡喜,
……
十幾日後。
長安突然流傳出一個訊息,那就是阿斗要趁著曹丕新喪的機會東征魏國。
同時,好像是印證這個訊息準確性一般,蜀國大軍也開始向長安方向集結。
而後長安街頭巷尾,也流傳出了兩個訊息。
第一個訊息便是皇帝劉禪在一次酒醉之後,曾言,幸好鎮守武關的是夏侯霸,如此蜀軍定能兵不血刃奪下武關。而若是魏國派張郃來守武關,恐怕蜀軍很難奪下武關。
而另一個訊息便是,阿斗有意拜張飛為帥,進攻武關。
這兩個訊息結合在一起,不免讓人想入非非。
阿斗醉酒中說奪下武關,而且是兵不血刃,這兵不血刃就能攻城略地只有一種方式,一是守城的人逃跑了,二便是守城的人投降了。夏侯霸自然不可能逃跑,阿斗的言外之意便是夏侯霸會投降。
同時,這進攻武關的張飛,與夏侯霸可是親戚。夏侯霸是張飛的舅子,同時算起來夏侯霸又是蜀漢皇帝劉禪的舅舅。真正論起來親疏關係,曹操與曹仁等人是堂兄弟,而與夏侯兄弟則又隔著一層,這曹叡與夏侯霸,都差到三輩以外去了。這麼比起來,貌似夏侯霸與阿斗要比跟曹叡更親一分。
老百姓的聯想是很豐富的,再加上諸葛亮龐統等人按照推波助瀾了一番,很快就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在民間流傳,而其中絕大多數的中心思想便是,夏侯霸想要投靠長安這邊的這個外甥,所以想獻了武關。而阿斗許給夏侯霸的官爵,更是比曹叡給的高得多!
在有心人的傳播下,這個訊息很快的流傳到了鄴城。
……
長安。
江東使者走後沒多久,阿斗便下令開始整頓兵馬,朝中諸臣子都已經意識到,又要打仗了。隨後糧草開始源源不斷的想長安調集,更是證實了大家的想法。
阿斗忙中偷閒,趁著這段時間跑到了雍州各地視察了一番,一來是看一看雍州的重建情況,二來也是因為大戰在即,要開始穩定一下人心,特別是剛剛遷徙到雍州的氐人,歸屬感還不是很強,很容易被人利用從而產生動亂,所以阿斗親自前往氐族居民比較集中的幾個地方,與幾個氐部酋長交談了一番,安定住氐人。
回到長安以後,阿斗休息了一日,第二天一大早,便上了早朝。
大殿上。文武百官就好比正在受檢閱的部隊一般,整整齊齊的站在下面。
“咳咳……”阿斗清了清嗓子,開口說道:“諸位愛卿,朕今天招諸位前來,主要是為了一件事,魏國曹丕逆賊以亡,所以朕打算……咦!”
阿斗說著,突然現了,在武關那一排,關、張、趙後面,還站著一個老頭,頭,鬍子,眉毛全都白了,但是腰板卻四直,精神抖擻的站在那裡。
看到這老頭,阿斗馬上把嘴上的話收了回去,同時心中暗叫:這老祖宗,怎麼跑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