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芸兒奇怪地問道:“你讓他們的河水回來幹什麼?”
“我剛才不是說了嗎,進一步檢驗啊。”
“啊?怎麼檢驗,我看看行不?”
楊秋池搖搖頭:“不行。”心想,別說讓他看見自己那些燒杯、試管、離心機、各種試劑,只要讓她看看顯微鏡和顯微鏡裡的世界,保不定會把她嚇傻的,那可就天下大亂了。
“哼!我也不稀罕瞧!”宋芸兒俏臉一板,說道。
楊秋池笑了笑,回到屍體旁邊,蹲下身,又仔細檢視了一下死者脖頸上捆著的細細的鐵鏈,若有所思,隨後取下了這根鐵鏈收好。
勘查完畢,楊秋池吩咐金師爺監督忤作填寫屍格之後,讓忤作們將屍體運回衙門殮房存放,自己帶著宋芸兒先起轎回衙門了。
回到衙門內衙,楊秋池把自己關進了書房,和在清溪縣的時候一樣,在這巴州知州衙門裡,楊秋池同樣將一間書房建成自己的法醫工作室,平日鎖上,不許任何人進去。
楊秋池雖然穿越來到明朝已經差不多一年了,不過他的那些法醫試劑之類的消耗用品並沒有明顯減少多少,因為隨他一起穿越來的那一卡車的物質,除了Dna物證檢驗裝置和毒物分析裝置被巨石砸在了下面之外,其餘的都完好無損還儲存在那個大鋁合金櫃子裡。
楊秋池穿越到明朝之前,負責的援藏任務是援助西藏阿里地區公安部門建立一個正規法醫物證檢驗中心,所以,那一卡車攜帶了大量的容易消耗的法醫勘驗用品。一起帶到了明朝,不僅夠他一個人破案几十年用地,而且包裝完善,理論上也不會壞的(YY的需要嘛。
另外,一起攜帶穿越而來的手提電腦,上面除了好多毛片和圖片之外,還有幾個常用的法醫勘驗軟體,還帶有一臺大功率太陽能蓄電池,這是專門考慮到西藏阿里地區下鄉勘查提供電力用的,現在用來為他的電腦和身形數碼相機充電,綽綽有餘了。當然,為了YY的需要,這些都是不會壞的。
楊秋池對提取回來的死者的牙齒進行檢測,非常幸運,從死者的牙齒裡找到了矽藻,確定了矽藻的種類和單位數量。
捕快們回來之後,報告說沒有發現什麼有價值的痕跡,只帶來了提取地巴河上游各處的水樣。
經過檢測對比,楊秋池很沮喪,沒有一處水樣的矽藻與死者牙齒裡的相同。
奇怪了,難道死者是從十里以外的地方飄下來的嗎?不對,楊秋池觀察了巴河這一段地水流,死者脖頸上捆得有石頭,兩天時間飄流下來地距離絕對不會超過十里。那為什麼十里之內的水樣檢測居然沒有發現相同甚至很類似地呢?
楊秋池略一沉吟,馬上就知道了原因,不由得啞然失笑:這巴河是流動的,而且水流還比較湍急,所以,水域裡的矽藻由於水的流動而不斷處於變化之中,自己提取現在的水樣去分析兩天前地水的矽藻情況,豈不是刻舟求劍嗎?
這樣地取樣對比,一般是用於水流相對靜止的水庫、湖泊等水域,從而確定落水地點。流動湍急的河流是不適用的,怎麼慌忙之下,把這麼簡單的事情給忽視了。
想通了這個道理,可楊秋池一點都高興不起來,既然水樣不能進行矽藻檢測確定落水地點,那怎樣找到落水地點呢?
河泥!楊秋池腦袋僅僅轉了半圈,就想到了解決辦法。用死者手指指甲縫裡的河泥進行檢測,然後提取上游十里內的河泥進行成分對比檢測,同樣可以找到大致的落水地點。
辦法想到了,但另一個問題又出來了,自己手裡沒有泥土檢測裝置,怎麼檢測?
楊秋池眉頭皺到了一處,想了想,決定先對死者指甲縫裡的河泥進行一下顯微鏡觀察,看看有沒有什麼發現。
他來到殮房,提取了死者十個手指指甲縫裡的的鑲嵌物,拿回來進行顯微鏡觀察。
經過觀察,楊秋池發現了一些小白點,仔細觀察,不像是白色的小石粒。
是什麼呢?白色,楊秋池想起了那句著名古詩:“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難道是石灰?楊秋池趕緊出來吩咐捕快們去提取一些石灰來,泡在水裡一段時間之後,提取一小點進行了顯微鏡觀察。果然,與死者指甲縫裡的小白點顆粒很相似!
就是石灰!
石灰?難道巴河上游有石灰窯?死者是在石灰窯附近落水的?
楊秋池趕緊叫來衙門佐官詢問,果然,在這上游不遠一個叫六里村的地方,有石灰窯。
楊秋池吩咐立即出發到那石灰窯去,宋芸兒很驚訝,問道:“你這麼快就發現罪犯的蹤跡了嗎?”
“沒有發現罪犯的蹤跡,只是找到了死者可能落水的地方。我們現在去檢視一下,看看有沒有什麼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