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這南洋的漢人,到底能有多少?彼此之間,又是如何呢?”柳淳很好奇。
因為自從唐宋以來,海上絲路就比較繁榮,外面湧入的人員數以萬計,以此類推,出海的漢人也不會少。
不然也不會孕育出,陳祖義、王直、鄭一龍這些“海賊王”了!
既然漢人的力量不弱,在海外又怎麼沒有多少動靜,總是處在弱勢地位呢?
就沒有想過,整合南洋漢人的力量,形成一個拳頭?
不光是柳淳好奇,朱棣也十分好奇。
他們跟老者攀談,聊了沒有多大一會兒,君臣都瞭然了。
首先,南洋漢人分散各地,在任何一處,都很難形成優勢。
這是明面上的,誰都知道。
假如漢人能聯合起來,至少在一處或者幾處,能形成優勢,建立個國家,是不成問題的。
可為什麼沒有?
老者的介紹,透露出端倪。
他的祖籍是廣州,在南洋的漢人中,他們不算最多,只能排在第三,在前面還有漳州,泉州……這些地方都是傳統的僑鄉,出海謀生的人員眾多。
他們大多數以家族親屬的形式,遷居海外,生根發芽。
這樣一來,海外漢人就形成了一個個小圈子。
各地的漢人語言不同,祖宗不同,甚至供奉的神仙也不一樣。
他們彼此之間的芥蒂,甚至比和蠻夷還要強烈。
老者就告訴朱棣和柳淳,前些時候,漳州和泉州的移民後裔,還血拼了兩場,死了好幾十個人!
朱棣聽到這裡,頭髮都豎起來了。
這不是二百五嗎?
自己人打架算什麼,有本事跟蠻夷打,從他們手裡搶奪土地,搶奪財產,自己做這片土地的主人!
朱棣實在是想不通這幫人為什麼這麼熱衷於內鬥。
真是不爭氣!
“太師,你有什麼高見?”
柳淳同樣很生氣,但是他比朱棣要理智很多。
像南洋這種情況,也不是那麼不可理解。
海外移民,他們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時間不同,彼此出海的動機也不一樣,謀生手段,更是千差萬別。
他們相繼出海之後,又跟中原斷絕,變成了失去文化母體滋養的浮萍。
久而久之,自然會向當地佔據優勢的土著妥協,變成應聲蟲,只求能得到一點湯湯水水。
即便偶爾有胸懷大志的英雄好漢,也很難扭轉大局。
要說柳淳有什麼辦法,那就只有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