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更,求票啦!)
袁紹聽了後,表情猶疑。
剛剛才奪了平原國,就讓他撤軍離開,臉面何存?
袁紹目光,落在了逢紀身上。
逢紀知道必須要說些什麼了,他不會承認自己勸說袁紹有錯。
思考了片刻,逢紀說道:“主公,在下不贊同田豐許攸的說法。”
“公孫瓚界橋兵敗後,便士氣低落,不堪一戰。主公要抵擋公孫瓚,有麴義將軍統帥精銳抵擋,公孫瓚不敢南下。”
“再者,張頜高覽二位將軍乃是當世良將,善於用兵,他們帶兵駐紮平原國,足以抵擋劉宣,足以確保平原國的安全。”
逢紀自信從容,朗聲道:“至於張燕等黑山軍賊匪,區區賊匪,又有何懼?”
此話一出,郭圖眼中一亮。
在沮授許攸等人保持統一意見的時候,逢紀的話來得及時。
郭圖立即附和,說道:“主公,在下支援逢元圖的說法。主公主政冀州,甲兵無數,糧草豐厚,何懼劉宣?說到底,劉宣只是言語威脅,不足為懼。就算劉宣和公孫瓚聯盟,但公孫瓚大敗之後,真敢南下嗎?被打怕了的公孫瓚,恐怕沒有這個膽量。”
袁紹一聽這話,頓時覺得有理。
原本他就是支援攻打劉宣的,現在聽了逢紀郭圖的話,頓覺不錯。但是轉念一想,許攸沮授田豐之言,也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內患壓制不下去,外患又撲殺而來,剛剛穩定下來的冀州,就會陷入動盪。
畢竟,袁紹掌控冀州的時間不長,還沒有令整個冀州歸附。
一時間,袁紹是左右為難。
撤軍吧,袁紹的面子上過不去,更覺得心頭不舒服。不撤吧,袁紹又擔心一旦和劉宣開戰,會影響冀州大局。
思來想去,難以下決定。
許攸中,眼眸轉動。
他作為袁紹的好友,知道袁紹的性格。這樣左右為難的事情放在袁紹面前,袁紹難以決斷。想了想,許攸按捺住心思,不再言語。
袁紹揮手道:“諸公的意思,本官已經明白,容本官思慮後再做決定。”
眾人聞言,便徑自告退。
許攸跟著眾人出了書房,站在院子中沒有離去。等眾人離開,許攸又調轉方向,再次來到書房外求見。
士兵通報後,許攸進入了書房,拱手揖了一禮。
袁紹問道:“子遠有何事?”
許攸說道:“特為主公的煩惱而來。”
袁紹眼中一亮,道:“哦,快說來聽聽。”
許攸道:“主公可知許劭?”
袁紹點了點頭,回答道:“許劭此人,善於相面,光精準,言辭一針見血。他說曹操是‘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並未出錯。曹操志向宏大,有能力,也就出身差了點,是宦官之後。但許劭的點評,是極為中肯的。”
許攸說道:“主公可知,許劭對劉宣的點評?”
袁紹搖了搖頭。
許攸回答道:“許劭點評劉宣,說他是‘商之伊尹,周之周公’。”
袁紹冷笑道:“假!”
如此高絕的評價,袁紹認為是不可能的。
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子,怎麼可能是伊尹周公之流。
許攸點了點頭,說道:“主公言之有理,在下也認許劭的點評有誇大的嫌疑。但從另一個方面說,劉宣的確不簡單。他立足北海,結交王允,討好董卓,鬥黃巾,佔東萊,敗陶謙,擒田楷,掌控青州,一步步走來,頗為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