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縣,城西。
一座書院正在如火如荼的修建。
這一座書院,赫然是由黃縣撥款牽頭修建的。
書院的建築面積,多達兩百畝,裡面修建了一棟棟房舍,以及寬闊的學舍。無數的工人,正在加緊修築房屋。
在學院開始修建時,管寧和邴原回來了。
跟隨兩人回來的,還有許多儒士。
此時,管寧和邴原帶著眾人正在檢視學舍。
管寧看著學舍,道:“諸位請看,這一座學院,便是以後我們教授課程的地方。靖王殿下已經說了,學舍有兩百餘畝,將會容納無數的學生。”
邴原說道:“我們的目標,是把黃縣打造成文風薈萃的地方。”
眾人聞言,臉上都有著笑容。
管寧繼續道:“戰國之時,齊國臨淄有稷下學宮,為天下文人匯聚的地方。如今,我等匯聚於此,也當以此為努力。”
“幼安先生言之有理!”
“幼安公果然是好志向,我們一定會培養出無數人才。”
“這是值得吾奮鬥一輩子的事情啊!”
一個個人紛紛開口,都是雄心壯志,眼中閃爍著笑容。對於儒士而言,能有安身之地,可以研究經典,可以傳道授業,那就是最好的事情。нéíуапGě醉心章、節億梗新
管寧帶著人轉了一圈,然後就帶人往驛館行去。
所有人,暫時都住在驛館。
等書院的學舍修築完畢,所有人都將住在書院中。
管寧和邴原回了府衙,見到了劉宣,管寧說道:“殿下,我們這一次回北海國,帶回了四十二名大儒,都願意在學院授課。”
劉宣拱手道:“多謝先生!”
管寧道:“分內之事!”
頓了頓,管寧道:“殿下,現在還有一事,需要殿下定奪。”
劉宣說道:“先生請說!”
管寧說道:“書院很快就會落成的,現在得把書院的名字定下來。”
劉宣問道:“幼安先生和邴先生有什麼想法?”
管寧回答道:“我們的意見,都是請殿下賜名。”
劉宣沉默了下來,思考片刻道:“關於書院的名字,就命名為青州書院。”
管寧道:“就依殿下之言,青州書院,這一名字簡單好記,而且也點明瞭在青州,讓青州書院出去的學子,能牢記出身。”
劉宣道:“先生言之有理!”
管寧拱手道:“書院還有諸多的事情,在下告辭。”
邴原也起身告辭。
劉宣送管寧和邴原離開,然後回到了書房。
糜竺來到書房,彙報了造船的事情,以及已經安排柳信為水軍統領的事情。一切的事情都上了正軌。現在的黃縣,是一天一個樣,不斷的發生變化。
劉宣對於糜竺的能力,也是相當的滿意。
有糜竺處理東萊郡的各項政務,劉宣也不用太過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