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止治理挺縣,他長於兵事,卻疏於政事,不善於治理,以至於挺縣境內時常遭到賊匪劫掠後,百姓難以耕種,糧食不充足。
如果觀陽縣可以販賣糧食給挺縣,對挺縣來說是一個好訊息。尤其是筒車、曲轅犁等器具,是最有用的農具。
葉止神色動容,感激道:“劉縣令大恩,本官記住了。五百匹戰馬,本官拱手奉上。”
如果說,先前葉止心中有怨氣。
現在得了劉宣的好處,葉止的心中舒坦了。
國與國之間,是利益的交換。劉宣和葉止之間,事實上也是如此。
劉宣擊敗了葉止,葉止性命不保,只能乖乖的把五百匹戰馬交出。這樣的交換,是建立在葉止心中有疙瘩的基礎上的,並不牢靠。
劉宣加了兩個條件後,葉止便不再憤懣,而是感激了。
所謂的大棒加蘿蔔,便是如此。
有恩,也有威。恩威並濟,才是王道。
劉宣說道:“挺縣能發展起來,對觀陽縣也有帶動的作用,你我是同僚,自當相助。葉縣令,時間不早了,本官得出城去。”
葉止道:“劉縣令,容本官為劉縣令接風洗塵。”
劉宣搖了搖頭,拒絕道:“葉縣令的好意,本官心領了。本官確實有事在身,下次來挺縣,本官自當和葉縣令一醉方休。”
葉止聽出了劉宣話語中的堅決,道:“本官送劉縣令。”
“凌煦!”
葉止吩咐道。
凌煦站起身道:“下官在。”
葉止眼神肅然,說道:“你立即前往馬廄,將五百匹戰馬牽出來,讓士兵押送著前往城門口。到時候,我們在城門口匯合。”
“諾!”
凌煦得令,轉身下去了。
葉止道:“劉縣令,我們走吧。”
“請!”
劉宣站起身,示意葉止先行。
葉止又連忙推辭,請劉宣先走。兩人爭執一番,最後聯袂往外走去。出了縣衙,一行人乘坐馬車往城門口行去。
馬車抵達了城門口,城門開啟。
等了約莫半個時辰後,所有的戰馬被送到了城門口。
葉止親自送劉宣出城,這時,管亥領著士兵上前來接收了五百匹戰馬,便帶著一隊士兵,立在劉宣的身旁,靜靜站立。
劉宣道:“葉縣令,正所謂不打不相識。你我初見,雖然有些誤會,但冰釋前嫌,不影響你我之間的情誼。本官之前說的話,不是虛言。接下來,葉縣令派人來觀陽縣洽談即可。”
葉止微笑道:“多謝劉縣令。”
劉宣又道:“葉縣令不用再送了,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我們後會有期。”
“告辭!”
劉宣拱手,轉身離開了。
管亥、周倉等人,跟在劉宣的身後,往軍營行去。
葉止望著劉宣離去的背影,眼中流露出一抹欽佩。這樣的年齡,不論是處事手段,還是武藝心智,都是一流人選,劉宣的將來,必定是北海國之主。
葉止心中自語一番,轉身便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