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各有心思,但好歹也是安靜了下來。顧長生便接著上一句開始講了,他一手指著雁門山說道:
“殿下直入雁門山,雁門山之所以叫雁門山,因其山勢不高,兩條山脈夾著一條河流,像極了大雁騰飛的樣子,而這條河流便是殿下的計劃。只要稍微阻斷一下上河流域的河水,再將其他分流引至這裡,雁尾澗!屆時連綿大雨傾至,春汛之勢一成,將會匯聚起一條洪水巨龍,自西向東,自南向北,直逼安邑!”
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李鐵柱倒也沒有反駁,只是一直看著顧長生冷笑不止。
安邑,作為北燕囤放糧草的地方,只因為它的地理位置四通八達,只要這地方固若金湯,那麼整個北燕南境的軍隊就能指哪打哪,絲毫不用擔心糧草之累。
也正因為這個位置太好了,對於整個北燕南境的軍事戰略來說太重要了,以至於糧草囤放的地方怎麼挑選都不對,也就導致非常的顯眼,世人都知道北燕的糧草囤放在了這裡,也只能囤放在這裡。
最危險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因為哪怕誰都知道,也沒人能偷襲到這裡。
“殿下劍走偏鋒,如若事成,這一擊少說能讓北燕止戈五年,動彈不得!當然,計劃雖好,哪怕事成,這支軍隊也將被北燕的軍隊完全分割開來,想回來近乎十死無生!”
顧長生說的基本與眾將士的看法一致,也是他們之前所爭論的,聽到顧長生這麼講,那李鐵柱不由得冷哼一聲說道:
“我見你小子剛才便就待在軍帳,說出這些變想矇混過關嗎?”
顧長生也不接話,看都沒看李鐵柱一眼,便說道:
“要是我,如果回來的路被阻斷,那麼便順流而下,直逼平陽!他北燕集六十萬大軍與南境,內部必然陳兵不多,再加上出其不備,取平陽易如反掌。”顧長生說的擲地有聲,讓不少人為之一振,除了南宮長軍,林守肆,和賀莽山。
南宮長軍眼裡閃過一絲讚賞,顧長生與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雖然殿下當時沒說,自己也能猜到八分,只不過這雖然活命了,但也是暫時的,在北燕腹地可蹦躂不了多久。
林守肆一開始並沒有往這方面想,不是因為想不到,而是不敢去想,一支孤軍要想在北燕這個龐然大物之下存活,無異於天方夜譚。
殿下胸懷大志,而且能力出眾,在軍方的威望極高,在北境與邊胡一戰中,殿下出謀劃策,直接扼殺了邊胡冬季搶掠的行為,一舉使得邊胡這兩年來,再也沒敢南下搶掠。
這樣的一位殿下,如果成為太子,甚至是大魏的君主,那麼大魏的崛起將是板上釘釘的事!
大魏位於中原中心,北有燕、胡,東有齊國、南有強楚、西還有有巴蜀和秦國,周遭的強國實在是太多了,如果不是大魏國土不大且步兵無敵,怕是早就被滅國了。雖然守成有餘,但也無法拓張,這也是這些強國之所以一直容忍大魏存在的原因。
只要惹得強國不高興,只消兩國便能讓大魏覆滅。夾縫中求生的大魏需要一位明君帶領大魏走向強盛!
所以林守肆並不敢多想,可顧長生不一樣,雖然從小被教導禮義仁智信,但唯獨沒有忠君報國,雖然顧長生也熱愛大魏這片土地,喜歡這裡的風情,喜歡這裡的人,但並不意味著他會對大魏的執政有什麼感覺。何況他父親一死,家中無人,自身更是孤草一根,如果不是被強行抓了男丁充軍,他長大以後應該會是個浪子。
“哪怕這樣又能如何,不還是死路一條?!而且這樣的戰略方向也是你這種小兵卒能想出來的?一定是你家將軍用你之口告知大家的吧!”李鐵柱顯然被說動了,他是將軍沒錯,奈何他的長處在排兵佈陣,衝鋒拼殺的勇將,並不是統帥排程的帥將,所以並沒有想到這麼多。
李鐵柱越想越覺得自己猜的是對的,林守肆自他們來起就沒怎麼發表過意見,而是讓這個兵卒在這裡出盡風頭,至於為什麼讓個小兵出來說話,那麼這之中的深意也就豁然開朗了。
“我明白了,林守肆,你是想說,殿下如果真的直逼平陽,那麼這北境的大軍必將向內收縮,到時候你好出兵搜刮軍功!你這是要挑起兩國之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