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十年之內,李元嘉不敢想純淨度的問題,只是希望韓成他們能儘可能的改進工藝,提高玻璃的質量。
玻璃如此,鏡子就更加難了。
用大腿想都知道,想要把銀均勻的在玻璃上鋪上薄薄的一層,這完全超出了時代技術的水平,短時間內根本就不可能成宮。
唯一的希望,就在水銀上面。
可是即便如此,李元嘉也不敢直接告訴匠人們應該用水銀來做鏡子,而是告訴他們原理和方法,任由他們一種一種的去嘗試,去試錯。
到現在為止,已經砸進去了上千貫了。
想道過去幾個月玻璃工坊為了試錯扔水裡的那些錢,李元嘉的嘴角就下意識的抽了抽,很是心疼。
沒辦法,搞科研就是這麼的費錢。
為了保證效率和質量,現在的玻璃工坊用的都是木炭……最差也要用上等的焦炭,這兩樣東西都貴的一比。另外還有各種各樣的金屬,或者說礦物,在這個時代同樣屬於“奢侈品”,如果不是金屬活字工坊那邊以前有不少積累,光是把它們收集起來就需要大把的時間和資金。
更別說為了這些匠人,李元嘉還要提供一個高標準的工坊,和數十套舒適的宅子,這些東西哪一樣不花錢?
在這個時代,也就李元嘉才願意砸這個錢,因為他很清楚鏡子出來之後能給自己賺多少錢。要是隨便換一個人,這種事兒絕對是想都別想。
就算知道鏡子值錢,可是有誰知道該如何“發明”它?而就算知道原理和方法,在數以千貫的巨大投入下,又有幾個人願意投資,或者說有這個身家?
“唉,要是皇帝願意投資就好了。”
想起現在還在九成宮,不願意回長安的那個傢伙,李元嘉的眉角狂跳了幾下,心中極度的不爽。
當皇帝的,心都太黑了。
在他的要求和韓成等人的努力下,如今玻璃工坊的工匠越來越多,玻璃的產量每個月都在提升,最遲到年底就能上漲到一個月兩百塊的樣子。
但是生產出來的大部分成品,都被送進了大興宮。
可讓李元嘉頭疼的是,到現在李世民也沒有給一個確定的答案——好面子的皇帝說不會白要弟弟的玻璃,到時候肯定會給錢,但是到底給多少,什麼時候給?
人家不說,李元嘉也不敢問啊!
而且更加讓他無奈的是,不管玻璃也好,還是將來研究出來的鏡子也好,李元嘉還要琢磨著給皇帝多少乾股!
人家不要,李元嘉卻不敢不給。
畢竟這玩意兒要真是做好了,做大了,那真的會成為這個時代最頂級的奢侈品之一!光是長安和洛陽的這些大唐權貴們,一年就能給玻璃工坊創造多麼龐大的利潤?
更別說除了大唐,外面的國家難道有錢人就缺了?
所以玻璃和鏡子將會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如果李元嘉想要保護的話,今後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都將是韓王一系的金礦。
但是……
這個金礦實在是太大了,大到了李元嘉就算貴為親王,都不敢獨吞的地步。
家族的老大李世民,是肯定要分一些過去的。
所以一想到那傢伙只等著收好處,卻從來不投一貫錢,李元嘉這心裡就滿是不爽,顛了顛手中的鏡子後隨口問道:“韓成,你們試過水銀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