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穿越到大唐的那一天開始,李元嘉在思想上就從來沒有停止過與這個時代的碰撞——從飲食習慣到思維方式,從世界觀到人生觀。
數量之多,不勝列舉。
而今天陳木和張萬等人,還有韓路成等人的不理解,其實就來自於這種理念上的衝突。
在他們看來,把好東西捂得嚴嚴實實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尤其是像韓王紙這種逼格極高,在權貴們之中極受歡迎的好東西;以及海水曬鹽這樣能賺大錢的頂級技術,必須要嚴格保密,決不能放出去一絲一毫!
那些懂得如何做的工匠們,最好是像玻璃工坊所在的山谷一樣,全部保護起來。
在他們看來,這都是韓王府的財富啊。
只可惜他們也不知道大王是怎麼想的,除了玻璃工坊那邊還上了點心,派出了府上的老管家韓山之外,其他如造紙作坊、海水曬鹽等等,雖然沒有主動去教別人,但是好像從來也沒有交代過眾人要嚴格保密什麼的。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只能自己私底下管好自己的人,不停的警告他們出去之後不得胡言亂語,府中的秘密也不得向外透露半分……
這種理念上的差異,幾乎是不可改變的。
理由很簡單,因為李元嘉的思維方式和陳木、張萬等人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說現在的他和一千多年後的自己相比,也已經有了很大很大的區別。
這其中的根源,就在於他大唐親王的身份。
這個身份給李元嘉套了一個巨大的枷鎖,讓他必須要小心謹慎從事,畢竟早幾年的李世民著實可怕了一些,不光是他的兄弟們過的膽戰心驚,包括皇室的名將李孝恭維了防止受到猜忌,也每天把自己關在家裡,以歌舞美人自娛。
就算這幾年李世民坐穩了位子,自信心膨脹之下對兄弟們對提防減輕了許多,而且對於好名聲的追求也讓他的態度漸漸變得寬容,但是李元嘉卻不敢真正的“放浪形骸”。
而且……
說句實話,他這輩子真的需要撈錢麼?
早在他出閣之前,皇太妃和舅舅宇文士及就準備好了一切,比如說韓王府庫房中的銅錢和金銀、布帛等等,再比如說數以百計的奴僕與佃戶等。當然,更重要的是韓王府名下的數萬畝良田,加上李元嘉一品親王身份得到的萬畝職田,足以讓他成為天底下頂級的大地主。
要知道,現在不過是大唐初年而已。
土地兼併還沒有那麼厲害,除了某些世家大族之外,能夠擁有幾萬畝土地等也就是李元嘉這種親王級的貴族了。除此之外,就連程知節和房玄齡這樣的大唐新貴們,名下的土地都沒有那麼多,畢竟說出去的話太扎眼了。
所以除了玻璃之外,李元嘉並不打算留下太多的產業。
尤其是海水曬鹽技術,更是萬萬不能留下來,李元嘉能想到的只有獻給二哥李世民,然後讓他看著辦,如果能因此賞賜自己一大筆錢就更好了。
此外還有活字印刷這樣的技術,如果有人願意學的話,李元嘉絕對會迫不及待的趕緊交出去,如果有必要的話甚至還可以資助對方一把。這玩意兒實在是太耗錢了,每年的虧損額可以說位列韓王府產業中的第一名!
要不然李元嘉也不至於把玻璃捂得死死的,準備用這東西賺個幾年前再說……
製造一整套的金屬活字,實在是太特麼的花錢了!
反正在計算了所有的漢字,已經同時開印幾本書所需要的活字數量之後,李元嘉已經把活字印刷工坊未來十年的預期支出提高到了至少五萬貫的水平線上,如果要是覺得有必要的話,甚至可能會提高到十萬貫上面……
而且這還只是製作金屬活字的成本,如果考慮到還要培養識字的排版工人,至少還要增加一兩萬貫的支出!
畢竟這年頭培養一個工匠,和培養一個讀書人的成本,那是天差地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