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星海,在肉眼看不見的曲速空間裡,一艘星艦正在高速飛行。
包裹在時空泡中的星艦就象是一條氣泡中的游魚,穿過泥濘的灘塗,衝向遙遠的彼岸。
有關超光速飛行,在以前曾經有過許多理論,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蟲洞理論。蟲洞理論用最簡單的一句話解釋,就是連線多維宇宙的細小通道,透過出入通道來達成空間轉換。人們一度痴迷於此,並在次基礎上創造出無數故事。
但是蟲洞理論其實有幾個大問題無法解決。
一是蟲洞理論在本質上是透過發現捷徑來達到超距離旅行的目的,而不是透過提高速度,所以它實際上是迴避了超光速這個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
二即使不考慮人們運用蟲洞穿梭的實際難度,它也存在一個客觀問題,那就是超光速旅行受制於蟲洞的存在。
如果某個地方不存在蟲洞,或者說蟲洞不通向這裡,那就意味著超光速旅行無法實現。蟲洞就象是飛機場,不管飛機能飛多遠,沒有機場就無法降落。最要命的是……你自己還不能造機場。
蟲洞理論只是一個曾經年代裡,科學家用來描述世界的一個工具,它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宇宙遠航而服務的,只是幫助人們更好的去了解世界。
真正幫助人們完成超光速的是宇宙大一統力場理論。這個理論認為整個宇宙其實是一個充滿張力的彎曲空間,因此空間是彎曲的而非直線的。當人們從一個點飛向另一個點時,我們所看到的是兩點間的直線,但在實際上,卻是沿著一個肉眼看不到的弧度在前進。
這就好比古代在地球上的人們,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腳下的大地是個圓球,人們能看到的只是一片平坦的土地。
地球被看作是方的,是因為它相對於人太大。
空間被看成是直的,則是因為它無所不在。
最初這只是作為一個認識與猜測而存在,但隨著科技的發展,試驗手段的增多,越來越多的發現逐漸證實了它的真實性,並最終形成完整的宇宙大一統力場理論。
所謂宇宙大一統力場理論,是建立在宇宙統一場論逐漸發展成形,認為宇宙中存在一種真正的本源力場,它影響一切,包括四大基本力,也包括空間。
正是因為這種力場的存在,才使空間扭曲。
在這個理論的基礎上,新的曲速理論逐漸形成。
人類科學家認為,既然整個空間都是扭曲的,那麼我們能不能透過平衡力場來飛行真正的直線呢?
這實際上還是蟲洞理論的變種版,依然是走捷徑思路。
只不過以前是主動製造蟲洞,製造超維空間,現在則是大背/景變化後下,去找回那條真正的直路。
雖然它在本質上也沒有達到突破光速瓶頸的地步,但在被光速困了千年而無法突破的情況下,就算是捷徑也要闖一闖。
而在實際研究中,人們科學家很快有了新的發現。
在一次試驗中,宇宙大一統力場被暫時遮蔽了零點零一秒。
在這零點零一秒的時間裡,科學家發現光速提升了!
是的,光速變快了。
這是因為光在飛行的過程中同樣受到力場的作用。一旦力場消失,光的速度就會大幅度增加。
超光速由此而得以在真正意義上誕生。
透過製造時空泡,遮蔽力場,星艦得以在宇宙中以一種非常詭異的波度與速度前進。
由於曲力場的緣故,星艦在三維空間層面是不可見的,但又並非全是如此。
雖然肉眼無法看見它在宇宙中的飛行軌跡,但只要用一種特殊的儀器去檢測星艦飛過的星空,就會發現宇宙中出現了一種奇特的波。
這個波以發散狀向前飛行,看起來就象是同時飛向一定角度內的所有方向,波是紅藍兩種顏色,形成一個長達約十萬公里的游標。
這個波就是星艦在做超光速飛行時在三維空間的表現,至於星艦,則被認為處在三維半空間。
是的,並不是四維空間,人類科學家認為四維空間是存在的,但是現在的超光速飛行只是三維半,堪堪接觸到四維,卻又遠遠達不到四維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