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隨著第二艘飛艇投入試飛,贛南分公司就和當地談好了,將在贛南建設一個大型的空港,同時計劃向藍鯨飛艇公司購入5艘藍鯨1型飛艇,用於解決山區道路不通暢,和公路運輸成本高企的問題。
贛南空港的位置,就在南康區的西華鄉北部,也非常靠贛江主河道。
規劃一出來。
當地就開逐家逐戶談,希望儘快完成土地徵用。
除此之外,當地每一個縣都拿到了一個小型空港的規劃方案。
這些小型空港的設計非常簡單,為了避免佔據低平的耕地,小型空港都計劃建設在靠近公路的山地之中,將幾個山嶺削平,然後使用鋼筋混凝土鋪平,加上導航塔樓。
由於建設在山地,為了方便運輸集裝箱上山頂平臺,因此需要建設吊裝設施和軌道,方便山頂平臺和山腳公路之間的聯動。
而山頂的平臺,面積也不需要廣闊,長度在500米,寬度為200就足夠用了,可以滿一艘飛艇臨時停泊和裝卸即可。
畢竟一個縣,有時候一天都湊不齊幾十個集裝箱,藍鯨1型飛艇一趟就可以運輸6到10個集裝箱,估計就是四五趟的事情。
這種近距離山地運輸,主要是為了彌補山地公路密度不足,以及山地公路運輸價效比超低的情況。
贛南各個縣城都摩拳擦掌,開始配合海陸豐公司挑選比較合適的位置。
特別是大餘縣這邊。
海陸豐公司不僅僅要在這裡建設飛艇空港,還有計劃建設一個專門的內河運輸船吊駁基地。
這個吊駁基地必須在贛江邊,同時要有一片面積不小的湖面,可以讓2000噸級的內河運輸船停泊,方便飛艇下降到湖面吊起運輸船。
當然,該專案並不是獨立的專案,而是一個配套專案。
因為至少要兩個運輸船泊區,才可以實現兩地內河運輸船駁接。
這個專案是為了緩解粵贛運河通行效率不夠的問題,畢竟要過一級級船閘,每一次都需要停船排隊等待,有時候過一次閘,需要排隊好幾天。
雖然內河運輸的貨物,通常都是耐儲存的煤礦、礦砂、建材之類,但可以用過閘差不多的費用快速透過,很多船東是願意採用的。
因為這種情況下,意味著運輸船可以多跑幾趟。
加上目前粵贛運河還沒有全部貫通,預計全部工程改造完成,需要等到2030年左右,這還有兩年多,才可以實現全線通航。
至於為什麼採用吊船過河,答案自然是飛艇運輸費用還是比河運輸船略高一些,對於不追求時效性的貨物,還是內河運輸為首選。
為了接住這個大機遇,贛南當地拿出了全力以赴的幹勁,全力配合海陸豐公司的各個專案。
而被選擇成為飛艇樞紐空港的西華鄉,也快速推進著徵地工作,當地還批准了3條核心公路的升級改造工程,目的就是為了提升運輸承載力。
不差錢的海陸豐公司也在當地投資了很多配套設施,包括員工小區、光伏發電系統、淨水系統、儲能系統。
這些投資都是透過貸款來進行的。
但是國內各大銀行都沒有拒絕海陸豐公司的貸款申請,基本就是一申請就可以拿到錢。
畢竟這些專案有龐大的技術支撐,只要海陸豐公司不自己作死,基本就是穩賺不賠的買賣,這種貸款可比給房地產貸款安全得多,銀行巴不得海陸豐公司多貸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