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豐公司在本地簽署50戶蔬菜合作種植戶,其實都是以農村合作社為單位,每一個合作種植戶的面積普遍在500∽1000畝左右,少個別有上千畝的種植規模。
因此近期很多菜販子,發現他們訂不到菜了。
其實這非常正常。
菜販子並沒有什麼優勢,特別是面對海陸豐公司這種產地直銷的模式,他們除了使用盤外招之類的手段,其他正常手段是沒有辦法擊敗海陸豐公司的。
從本質上來講,海陸豐公司的農業合作事業部吃的利潤,就是二道販子的紅利,砍掉中間商之後,農戶反而獲利了不少,消費者也吃到了價廉物美的蔬菜水果,公司還有從中賺錢。
遭到打擊的群體,就是二道販子和菜市場的菜檔。
其實這種事情也不止海陸豐公司在做,比如幾個電商平臺、外賣平臺,都在悄無聲息佈局著農產品的直營零售,那些價格低廉的蔬菜水果,就是從這些渠道滲透出去的。
只不過,比起海陸豐公司的策略,電商平臺選擇了通吃,一邊利用體量優勢,壓低收購價格;一邊利用網路渠道和各種優惠,不斷吸引消費者。
但是電商平臺的策略註定農民無法獲益太多,甚至可能會被平臺拿捏。
比起一盤散沙的二道販子,平臺的體量太大了,一旦形成壟斷,這意味著很難擺脫平臺的管控。
出現這種發展趨勢,其實也是和菜市場攤販自己作死有很大關係。
缺斤少兩、價格虛高、貨不對板之類的情況,在菜市場上屢見不鮮,這導致很多人不喜歡去菜市場購買東西。
有時候寧可去超市購買,也不願意去菜市場當冤大頭。
網際網路企業就是看到的這個薄弱環節,打算將菜市場取而代之。
很多人或許會認為那些網際網路大廠是在異想天開,菜市場還有龐大的客戶群體,很難被取代。
然而,很多人都沒有看到使用網際網路購物的群體,與去菜市場購物的群體,兩者存在明顯的年齡鴻溝。
經常去菜市場購物的群體年齡普遍比較老,屬於夕陽群體,這些人會逐漸老去,這意味著菜市場的消費者會越來越少。
被網際網路購物薰陶了十幾年的新生代,那些三四十歲的群體就算是老了,他們偏向於網際網路購物的觀念,並不會消退,甚至可能會變本加厲。
就如同電視機,在不久的將來,將成為邊緣化電器一樣。
菜市場在未來也會成為一個邊緣化的產業,因為支撐其這個產業的消費群體正在消亡,消費群體越來越少,菜市場只能跟著衰敗。
沒有辦法,菜市場這種產業早已經在時代的潮流之中,被各方勢力給玩斷了根。
一方面是菜市場的檔口租金越來越高,以江淼所在的汕美城區為例,一個兩三平方米的檔口,一年租金就要上萬,一些熱門市場,甚至要幾萬塊一個位。
高昂的租金就吃掉了攤販的很大一部分利潤。
另一方面就是菜市場管理非常混亂,基本就幫錢不幫理,消費者被一部分攤販坑了之後,很多都是不了了之。
這種情況加劇了消費者對於攤販的負面情緒,很多人被坑了一兩次,肯定不會一直上當,這就造成了客戶不斷流失。
如果沒有網際網路購物的出現,或許菜市場還可以憑藉其壟斷地位,讓消費者捏著鼻子認了。
但是隨著網際網路購物的興起,菜市場的壟斷地位受到了強烈的衝擊。
一邊還是死性不改的坑消費者。
另一邊又面對網際網路購物的搶佔市場。
相當於不停的失血,又沒有得到新的補充,只能一點點走向消亡。
網際網路大廠紛紛進軍賣菜行業的市場判斷,就是基於這種邏輯。
因此哪怕是海陸豐公司不進入這個市場,菜市場的市場一樣要被各大網際網路企業吃幹抹淨,這就是江淼毫不猶豫選擇入場的原因。
你不吃,別人一樣要吃。
江淼不出手,菜市場同樣無法生存下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