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叔可留五百親兵,另著糜竺、糜芳引領四千五百兵馬,在距離此處五里開外設伏!”微微笑著,諸葛亮對劉備說道:“敵軍來此,皇叔不必著慌迎戰,只須在軍營內擺設一張瑤琴,為兩軍將士輕撫瑤琴便是!”
“只留五百兵士,某還要為兩軍將士撫琴?”諸葛亮的計策,讓劉備吃了一驚,他猛的睜圓了眼睛,一臉愕然的說道:“假若敵軍不問緣由,一味衝殺上來,某當如何處置?”
“皇叔只管撫琴,敵軍自會退去!”並沒有給劉備做任何的解釋,諸葛亮對他說道:“待到敵軍退去,糜竺、糜芳二人半道截殺,雖說不會獲取大勝,卻是可小勝一場!”
身邊只留下五百親兵,卻要把大部兵馬調撥出去,對諸葛亮的這條計策,劉備是真不敢輕易信服。
就在他滿臉遲疑,正不曉得該如何去做時,帳外傳來一個親兵的聲音:“啟稟皇叔,於此十里開外,發現敵軍蹤跡!”
聽到帳外親兵的說話聲,劉備愣了一下,連忙向外面喊道:“入內說話!”
得了劉備的命令,親兵掀開帳簾進入帳內,抱拳躬身先是向劉備行了個禮,爾後又向諸葛亮行了一禮,默默的等待著劉備向他發問。
漢軍在離此不足十里的地方出現,劉備心內已是一片慌亂,親兵才行罷禮,他就迫不及待的問道:“何時發現敵軍?有多少兵馬?何人引領?”
保持著抱拳躬身的姿勢,親兵對劉備說道:“回稟皇叔,敵軍約有萬餘兵馬,由司馬懿同於禁二人統領,正快速朝著我軍推進,想來用不多久,便可到達我軍營外!”
得知是司馬懿和于禁引領兵馬前來,且殺往這裡的漢軍足有一萬餘眾,劉備更是吃了一驚,連忙扭頭看向坐在對面的諸葛亮。
諸葛亮面帶微笑,只是輕輕的搖晃著羽扇,並沒有再多說什麼。
曉得諸葛亮是要他行使先前定下的計策,劉備也是無有他法可想,只得長嘆了一聲,對報訊的親兵說道:“告知糜竺、糜芳,要他二人引領四千五百兵馬,悄悄迎著漢軍前去,蟄伏路邊,將漢軍放至此處!漢軍經過之時,二人萬不可半路截殺,待到漢軍退去,再截殺不遲!”
“諾!”雖說劉備的命令讓親兵覺著很是奇怪,那親兵卻還是抱拳應了一聲,退出了帥帳。
親兵離去之後,劉備一臉忐忑的看向諸葛亮,諸葛亮卻是輕搖著羽扇,根本沒有給他任何回應,就好似事情完全在他的掌控中一般。
從諸葛亮的臉上看到滿滿的自信,劉備心內雖是忐忑,卻也稍稍的安穩了一些。
漢軍來了,身邊只有五百親兵,劉備也是做好了打算,假若漢軍果真向他發起進攻,他便立刻跳上馬背,不再去理會軍中將士的死活,能逃出多遠,便逃出多遠。
至於諸葛亮,計策是他出的,萬一有了甚麼狀況,一應後果,都由他去承擔好了!
心內有了盤算,劉備站起身,招呼了諸葛亮一聲:“先生既是定下計策,且隨某一同前往營中,共同撫琴待敵如何?”
已經想到劉備會要他一同前往,諸葛亮站了起來,持著羽扇,雙手抱拳深深朝他作了個揖說道:“皇叔有令,某從命便是!”
諸葛亮陪著劉備出了帥帳,在營地內擺放瑤琴,等待著漢軍前來。
得到領軍離開軍營命令的糜竺、糜芳兄弟,則是滿頭的霧水,不曉得劉備如何會下達這樣的命令。
趕往這裡的漢軍足有一萬餘人,劉備只留下五百兵馬在身邊拱衛,卻是將他們和大多數兵馬調撥出去。
這種做法,在糜竺、糜芳看來,無異於是在自殺!
按捺不住滿心的疑惑,糜竺、糜芳兄弟二人並沒有立刻領軍離開,而是一同趕往帥帳,想要向劉備問個緣由。
離帥帳還有很遠的路程,二人就看見幾個劉備的親兵正在帥帳外擺放著矮桌和瑤琴。
看到這一幕,兄弟二人心內更是疑惑。
劉備的舉動太過怪異,已經怪異到超乎了他們的想象。
敵人大軍臨近,眼看一場廝殺就要展開,劉備不僅不想著如何調兵遣將迎戰漢軍,反倒是在帥帳外擺起了瑤琴,一副悠閒自得的模樣。
如此做派,與糜竺、糜芳當年認識的劉備,差距是甚遠。
不僅如此,這種做法,也是完全顛覆了二人對排兵佈陣的認知。
從古到今,從沒有哪個領軍的將領會在敵軍來到時,還擺出這麼一副悠然自得的舉止。
莫非劉備是被漢軍給嚇沒了膽氣,變得有些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