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架日機散開。
這是常用戰術。
避開對手的追殺。同時尋找反殺的機會。
那時候的戰鬥機,都要求具備高度的機動性。根本目的,還是為了做到這兩點。
顯然,一對一,或者二對二,伊15根本沒機會。
除非是二對一,才有一線生機。
但是也不好說。
在沒有導彈自動鎖定的年代,戰鬥機即使被咬尾,也有逃脫的可能。
無論是炮彈還是子彈,走的都是直線。都是機械瞄準。或者人工瞄準。命中率是比較低的。
日寇戰機的速度和機動性都更強。自然更容易甩脫。
所以,必須圍毆。
必須一擊致命。
但是十二架同時攻擊,好像也沒必要。
三架、四架同時圍攻,火力已經飽和。
所以……
同時攻擊三個目標?
擦……
這需要一點腦力計算啊!
同時控制三個隊伍,追擊三個目標,可能是腦力的極限了。
後世的預警機,據說能同時跟蹤幾百個目標。真是太厲害。
閉目養神。
先冷靜三十秒。
三個目標……
應該可以……
那就幹!
“葉戈羅夫同志,我準備將你們分成三個小組,分別追殺三架敵機。”
“你看其他兩個小組長,由誰擔任合適……”
“帕洛夫!約瑟夫!”
“好!”
張庸立刻分組。
他已經將十二個蘇聯飛行員全部標記。
挨個發出指令。
“庫塔霍夫,右轉,航向331,高度2800,速度280!和帕洛夫編組!”
“亞力克謝,你和約瑟夫編組,左轉……”
“契波夫,你……”
忽然有種錯覺。好像自己是在點滑鼠作戰。
空指部地圖上的飛機,不就是作戰單位嗎?
滑鼠一圈,分組,攻擊不同目標。
很快,三個小組編隊完畢,分別殺向不同目標。
“約瑟夫小組,你們航向180,正南,高度3900,目標在你們前方大約3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