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旬……
十月下旬……
淞滬戰場,依然處於膠著狀態。
交戰雙方,在羅店、大場、閘北一線頂牛。每天拼消耗。
系統記錄的日寇師團番號,開始出現2開頭的。包括21、25、26等師團。說明日寇還在擴軍。
除了20以內的常備師團,和101120之間的特設師團,日寇開始組建2130之間的特別師團。
日寇投入淞滬戰場的兵力越來越多。
在華北,日寇已經佔領大同。開啟了通往太原的門戶。
湯恩伯率領的嫡系部隊,已經撤離戰場。將戰場完全交給晉綏軍。還有八路軍。
閻老西拒絕黃埔嫡系進入晉省範圍。叫喊“晉人守晉土”。
老蔣也是無暇他顧,於是命令嫡系撤出。
情況大致就是這樣。
具體的細節,張庸也不清楚。
這個時代的公共資訊通道,是非常缺乏的。
哪怕是張庸這樣的級別,也不可能得知所有的資訊。很多都錯過了。
有的則是因為保密需要。
比如說大同陷落。就沒有任何報紙提到。
不是不想提。是不敢提。國府不允許。生怕會造成民眾恐慌。
淞滬戰場的訊息,其實也很少見報。
報紙上刊登的,都是勝利的訊息。都是各種大捷。
每天都能消滅成千上萬的日寇。
如果將所有的戰報統計出來,被消滅的日寇數量,至少能組建一百個師團了。
所以,不明真相的老百姓,對戰事都是非常樂觀的。
尤其是那些內地的老百姓。
這裡說的老百姓。不是那些目不識丁的最底層。
而是有一定文化水平。有一定經濟基礎。能夠看得懂報紙。看得懂電報的民眾。
那些目不識丁的最底層,對不起,還沒資格稱百姓。
在國府潛意識裡,他們不算人。
雖然扎心。殘酷現實就是如此。
叫口號是四萬萬。實際上,最多隻有五千萬算是國府需要考慮的“人”。
其他的三億五千萬,無論國府做什麼,他們都不會有反應的。也無力反抗。所以,根本不需要考慮他們的感受。
“專員,麥克法蘭來了。”
楊智的話將張庸拉回到現實當中。
緩緩搖頭。需要適應一下。
在戰場上摸爬滾打慣了,居然有點不適應奢靡的生活了。
端起咖啡,淺嘗則止。
很苦。但是很提神。腦子需要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