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客對自己兒子是無比驕傲的,尤其是在這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殤唐,文風筆韻造詣越高,受到的敬重也就越高;尤其是在這些個商賈大戶之間。許多肚子裡沒有墨水,或者是半知半解的商賈大戶,為了充裝門面,都經常招攬一些文士書生,甚至是江湖奇人到自己麾下做門客。閒來沒事,就四處找人切磋切磋,以此讓別人覺得自己很有學識。
李客雖說飽讀詩書,滿腹經綸,有不少造詣。但知道自己終歸是個商賈,學識再如何淵博,也無法叫世人擺脫對自己的成見,和,無法得到文人仕相那樣的尊重。
李客更加知道‘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個觀念,在殤唐百姓心裡是根深蒂固的。李客自己雖然可以丟之不管,棄之不理,但為了李白的將來著想,卻仍舊不得不按照這個觀念去培養和調教李白。
所以在兜兜轉轉,轉轉兜兜之下,李客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了李白身上。不惜一切的想讓李白步入仕途做官,往後成為宰相一般的大人物,受百姓敬重。
緣由這般期許,故而對於李白學劍成俠這個念頭,李客儘管嘴上答應贊成,但心裡歸根結底還是有不少偏見。特別是到了川蜀,和中原商賈打上交道之後,李客就更加想讓李白為官入仕。同時,也更加擔心李白會因為學劍學武,而將自己懂曉的那些賢聖之書給生疏忘掉。
本來,李客還想找個機會找個理由,再向半年前那般故意出題,刁難刁難,考驗考驗李白。卻不想,還不等李客這麼去做,李白就主動送出一篇《明堂賦》;這,讓李客高興不已。
憑藉著這篇詩賦,李客在眾人面前是大長臉面,引得無數稱讚。很快,李白的風望名聲就漸漸在廣漢周遭一傳十,十傳百傳了開來。使得李白在眾多文士墨客眼中,成為了一個天之驕子,和,成為了一個極其厲害的大文人。
也是緣由這般,在番番陰差陽錯下,叫李白此次的廣漢歷練很不順心。李白最想結交的朋友是劍士俠客,讓眾人稱自己為俠。尤其是那些道骨仙風的高人,李白更是欲拜其門下學技求仙,煉丹煉術。
可現在經由李客這麼一鬧,凡見李白,凡聽李白者,都稱呼李白為天之驕子,或,李大文人、李大才子等。而無一者稱呼、或,認為李白是劍士俠客。
原先,李白對這些稱呼並不生厭,相反還很喜歡和高興,覺著自己的才華終於得到了認可。不過,許多文人墨客見李白年才十五多歲時,都紛紛有意無意出手刁難,說讓李白作些詩來看看。
初入塵世川蜀的李白還很單純無邪,雖然看出了這些文人墨客的心思,但卻都無有甚樣壞念,一一作詩以禮還之。其間有一首,更是把李白的風望名聲又向高處大大推了一步,曰:
十五遊神仙,仙遊未曾歇。
吹笙坐松風,泛瑟窺海月。
西山玉童子,使我鍊金骨。
欲逐黃鶴飛,相呼向蓬闕。
漸漸的,李白發現自己眼前的一切,都開始與自己的初心背道而馳。萬般傷涼之下,李白這次歷練就以半月有餘的時息告一段落,回到青蓮家中,和自己的母親月娃、父親李客,渡過了自己十六歲的生辰,二月二十八。
但,儘管有父母相伴,儘管有不少人齊同慶樂,可李白始終都覺得自己很孤獨。一種傲立於天地之間,卻無法與天地融為一體的孤獨。
想得,不可得。
殤唐七百一十六年,中旬,七月。經過幾個月的沉靜和反思,李白再次向月娃和李客提出自己歷練的念頭,想再出去見見世面。月娃自是像以前那樣支援,而李客卻依舊還是有不少顧慮,不想無情扼殺李白心中嚮往的同時,也不想李白仗劍成痴,顯得左右無比為難。
就這時候,一個好訊息突從天降,傳到了李客和李白的耳朵裡。說,唐玄宗李隆基,也意識到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個世俗觀念的壞處,加之聽聞了不少塞外邦國有異心異動,唐玄宗李隆基就越發覺得自己不能只‘以文治國’,必需根除殤唐百姓心中這個觀念,做到以文以武,齊同治國,開守疆土,鎮壓番夷。
所以從殤唐開元初年起,唐玄宗李隆基就一邊派兵去塞外平亂鎮守,一邊,則在殤唐推舉‘文武同高’的新觀念。讓殤唐百姓除開‘以文入仕’這條唯一仕途通道外,還能‘以武入仕’,成為朝中大官。
只可惜想法容易,落實下來卻是難上加難。唐玄宗李隆基苦經兩年,這‘文武同高’的觀念還是沒有完全得到有效施展,百姓心中依舊只認‘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個老塵世俗。覺得當今現下乃為盛世,不需要甚樣‘文武同高’,更不需要甚樣‘以文以武,齊同治國’。
這把唐玄宗李隆基氣得不行,眼看兩年下來未見多少有用成果,就日漸變得低迷,不再有甚樣大心思去搭理。幸得高力士好言相勸,說‘百姓乃皇上子民,不可如此棄之不顧,必需堅持下去’。
便這樣,唐玄宗李隆基又重拾以前信心,和朝中大臣開始出謀劃策,推舉‘以文以武,齊同治國’這個新觀念。又經過一年努力,終於有了起色,許多百姓都漸漸選擇了接受。使得殤唐舉國上下除去尚文之風外,還形成了尚武之風,並且勢頭迅猛。
川蜀,自古以來就是靈山福地,尤其是在殤唐時,川蜀周遭皆是綠林森苒,未做多少開發。故,使得許多俠士名賢,又或者是求仙覓道的隱士高人,都紛紛往川蜀齊聚,欲結交良友,欲尋山歸隱,等等。
李客一看自己兒子是文武雙全,正符合‘以文以武、齊同治國’這個新觀念。登間,李客心中顧慮便行漸消,想著李白往後無論是文也好,或武也罷,一定都能步入仕途,為官為相,受世人敬重。
於是乎,七月初,李白又身上穿著雪俠裘衫,腰間挎著黑裂葫蘆,手裡拿著青李木劍,開始了第二次的歷練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