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00萬花的又到底值不值?
即使只佔股20%,300個億除以20%,那也是足足60個億的毛利潤擺在那裡,只管將來一步步把它給掏出來。
而且,這都還沒算,煤炭市場的行情,每年都是在漲的。
今年是出貨價60~65塊錢1噸,那麼明年呢?後年呢?十年後呢,20年後,30年後?
即使陸陽手裡面並沒有這樣一張未來原煤漲價的表格。
但也能大致給個估計,與金石今日的出貨價相比,漲個幾倍,乃至十倍,應該是完全沒有問題。
儲存在地底下的煤,不是一年,兩年就能挖完的,這是一個長久的遞進式的過程,只能夠說,應該要採用最科學的辦法,以最安全的方式,有計劃的一步步把儲存在地底下的煤挖出來,然後把它變現。
而不是一股腦的只講究快準狠,什麼方法能儘快挖到更多的煤,就採用什麼樣方法,不顧市場行情,也不顧工人安全,這種只有黑煤礦才會這麼幹。
陸陽現在入股的這家是正規煤礦,有政府提供擔保,有國營煤礦這家南方業界資格最老的礦務公司提供技術支援。
可以說,這一礦完全可以傳三代。
只要自己不做死,哪怕陸陽談成了這樁買賣以後,即刻就躺平,拿到手裡的這20%以上的乾股,那也夠以後的吃喝了,幾代人都不用為錢發愁。
這麼說吧,這種機會,也就只有這80年代90年代初期才有,過了90年代初期,改革開放進一步加深,內地有錢人多了起來。
區區兩百萬,根本就不夠打的,遇到這種情況,自然又會有更有錢的人,拿錢把它的股權給砸下來。
當然,不管怎麼說,這仍然不失為一次三贏的合作。
縣政府贏。
不掏一分錢,白得這麼一家儲存量驚人的煤礦,百分之好幾十的股權,未來躺著只管分錢。
看來恐怕幾十年內,縣財政,都不用像其他的內地縣一樣,擔心會債臺高築而破產了。
國營煤礦贏。
也是不用出一分錢,只需出一批淘汰下來的裝置即可,而且這批裝置還能算錢,算股份。
到時候,不僅企業發財,高層也能發財,即使是中層小領導們,都起碼有一大批人能跟著一起發財。
???
這個難以理解嗎?
因為根據協議,縣裡,陸陽,上槐村委,三方都是隻拿乾股,不在管理層之中擔任任何高層。
也就最多吧,村委要求,煤礦搞起來了,如果缺工人,得優先安排村裡的漢子們去上崗就業。
當然,這也得這些漢子們,自己願意才行。
不過陸陽估計,恐怕會很懸。
因為即使是現階段,上槐村都不能算是一個窮山村。
光是給自己這個陸老闆打工,近水樓臺之下,村裡人都好多今年就開始起新房子了。
當然,起的還是那種老式的紅磚綠瓦房子。
以階段的物價,有個幾百塊錢就夠了。
可看看四周。看看整個昭縣,普遍的農村上,有幾個村子,能有這麼一大批人,家裡面能同時拿的出幾百塊錢來蓋房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