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內地,商品銷售尚無‘三包’之說。
是這個牟其忠,率先在當地使用者中推行了‘包換卡’。
包換卡上宣告:凡在中德商店購買的黑白電視機和別的一些電器,城區顧客可在三天內調換,農村顧客,則限定在一週之內調換。
一時間,引來一片稱讚與好評。
就這樣,短短的時間內,讓他掙到了8萬塊錢。
而這一年,是1982年。
牟其忠並不滿足於此,他想掙更多錢,想做內地首富。
於是又夥同人從山城一家兵工廠以最低價購買了一批銅製鍾,然後又以相當高的價格,賣給千里之外申城的許多商店,僅此一項,便獲取了令人咋舌的大筆暴利。
自那以後,牟其忠的中德商店,還做過多次的類似生意。
主打一個什麼來著呢?
有沒有點,像……薅社會主義羊毛?
對的,就是這個意思。
牟其忠乾的很起勁,但他忘了,這種行為,在當時是不允許的,屬於最典型的“投機倒把,買空賣空”。
被抓了後。
當時是被判了很多年。
可這位也確實是人才,在獄中,他為自己寫了兩封辯解信。
《論特色社會主義與我們的歷史使命》
《從中德商店的取締看萬縣市改革的阻力》
當時正是處於改革開放的頭幾年,一切都還在摸著石頭過河,而像牟其忠這樣的時代商人,哪怕是已經入了獄,但他寫的信,還是很快受到了高層的重視。
1984年初,牟其中的努力獲得了回報,在入獄11個月後,他被釋放了。
出獄後的牟其中,重拾舊業,中德商店重開。
並很快將當初的中德商店,升級為中德實業開發總公司,辦理了工商稅務註冊手續,領取了營業執照,公司正式開始營運後,就透過三寸不爛之舌,說服當時的萬縣市農行,貸款250萬元作為創業資金。
也正是這250萬元,開啟了其之後,一系列的傳奇。
如:倡議開發小三峽。
成立中德造船廠,中德船隊,中德子弟校,中德村。以物易物,用火車皮拉罐頭從老大哥手裡換大飛機。包括後來的倡議炸掉珠穆朗瑪峰,讓印度洋的暖溼氣流吹進來,再造一個西部的塞上江南,以及,發射私人衛星,等等等等。
即使是時間,停留在這裡,那他仍不失為一代傳奇。
當時的牟其忠,已經是實實在在的內地首富。
當時就有很多人勸過他,這個時候,就應該不能再冒險了,理應轉型實業,製造業,國家需要什麼,就造什麼。
如果他當時真聽進去了。
可能神州大地上,要早很多年就會出現一家像華維公司這樣的巨無霸企業,帶領神州企業,對抗國外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