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長河落日第五十一節
“封鎖館驛,立即封鎖館驛,任何人不準進出,違者殺無赦。”右衛將軍趙雲斷然下令。
此刻館驛內除了鄭玄大師的幾個兒孫外,還有三十多個日夜伺奉在大師身邊的弟子,其中包括趙松和國淵。
兩人聞言勃然大怒,衝上來就要理論。左將軍顏良用力一揮手,幾個親衛一擁而上,把兩人死死摁在地上。
大師的兒孫和弟子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一個個驚惶不安,跪在大師遺體面前放聲痛哭。
“不准他們哭。”顏良厲聲怒吼,
“把他們的嘴給我堵上。”親衛們衝進屋內,把所有人全部抓了起來。有些人拼命反抗,痛聲怒罵。
顏良冷哼一聲,虎目生威,殺氣騰騰。親衛們心領神會,把他們五花大綁,用布條全部堵上了嘴。
“趙大人……趙大人……”趙松淚流滿面,高聲叫道,
“大師已經走了,我們這些弟子哭幾聲難道也犯法了嗎?”
“館驛外有上千儒生……”趙雲劍眉緊鎖,神情冷峻,
“太學裡還有幾萬儒生,你知道大師的死訊一旦傳出去,是什麼後果?長安一旦亂了,軍隊就要出動,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你也是朝中大臣,難道連這種厲害關係也不知道?到底是社稷的安危重要,還是你們個人孝心重要?到底是數萬儒生的性命重要,還是大師的喪禮重要?”趙松和國淵兩人垂淚不語。
“去勸勸他們,叫他們理智一點,不要這麼衝動。”趙雲的臉色稍稍放緩,
“新經是大師一手建立的,新經能有今天的地位,能有數萬弟子不容易,不要因為一時衝動,葬送了新經,讓大師在九泉之下也無法安息。”這句話猶如當頭棒唱,讓兩人駭然變色。
“新經現在是眾矢之的,你們知道天下有多少人想把新經趕下官學嗎?”趙雲冷聲說道,
“太學為什麼混亂?顯然是因為有人在背後指使和操縱,其目的很明顯,就是想乘著大師倒下的機會,把新經徹底摧毀。清醒一點,不要上了當,中了計,將來悔之莫及。”兩人一陣戰慄,冷汗
“唰”地出來了。
“這裡的事,你們聽顏大人的,不要亂了方寸。”趙雲看看顏良,給他使了個眼色,
“我去稟奏殿下,請殿下即刻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趙雲轉身就走,國淵一把拉住了他,
“大人,何時會有對策?館驛不能一直這樣封鎖著,大師的遺體也不能一直這樣擺著,訊息一旦洩漏……”
“給我一個時辰。”趙雲毫不猶豫地說道,
“一個時辰後,朝廷一定會有穩妥之策。”馬車在大道上疾速飛馳。車內李瑋和楊彪並肩而坐,兩人神態疲倦,表情嚴峻,沉默不語。
昨天兩府合議,商討《九品官人法》和《鹽鐵律》,因為分歧較大,雙方爭論了一天一夜,至今在幾個關鍵問題上還沒有取得一致。
下午長公主手詔,請輔弼大臣到長公主府議事,兩人立即意識到鄭玄大師可能時日無多了。
“長安的形勢很緊張,大師一旦仙逝,朝廷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大師的喪禮和化解危機上,這樣一來,改制的事就要延遲。時間拖得越長,不可預料的事就越多,對朝廷也就越不利,所以……”李瑋衝著楊彪拱拱手,言辭懇切地說道,
“我們還是暫時擱置分歧,先把鹽鐵、均輸、平準、入粟拜爵等新律先定下來,怎麼樣?”楊彪一直在閉目養神,好半天沒有反應。
李瑋輕輕喊了一聲,
“老大人,你看如何?”楊彪緩緩睜開眼睛,臉上露出一絲矜持的笑意,
“仲淵啊,律法的制定關係到社稷安危,百姓存亡,要兼顧各方面各階層的利益,不能草率,更不能急,要慢慢來……太倉促了,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會激化各種各樣的矛盾,將來如果頻繁修訂,會給百姓造成一種朝令夕改的感覺,會大大降低朝廷的威信,因此,沒有必要急。改制的步子應該放慢一點,放穩一點,這對穩定社稷有好處。”李瑋苦嘆,
“老大人,現在北疆的仗越打越大,西疆的重建迫在眉睫,襄陽叛軍蠢蠢欲動,巴蜀的反攻已經開始,而長安的經學之爭也漸漸失控,在這種形勢下,朝廷需要錢,需要財賦,需要即刻實施改制之策,不能再耽誤了。從正月提出改制開始到現在已經整整五個多月了,朝廷各方還沒有拿出最後的改制定案,這未免也太慢了吧?”
“改制之策能商討到今天這種地步,已經非常快了。”楊彪樂呵呵地笑道,
“你要知道,這次改制涉及到各個方面,是國策的一次重大調整。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朝廷能夠和各方達成一致意見,你居功至偉啊。”李瑋聽出楊彪話中的嘲諷之意,他本想反唇相譏,但心情實在太差,懶得說了。
“最近有傳言,說正月十一那場刺殺,是丞相大人為了得到長公主的保護而故意設下的一個局。”楊彪眯起眼睛,盯著李瑋,一語雙關地說道,
“看樣子,你奏請長公主撤消調查刺殺一案,不但沒有讓刺殺者感激涕零,反而增長了他們的囂張氣焰。你要當心啊,不要又遭人刺殺了。上次因為子龍將軍護著你,你僥倖逃過了一難,但下次你未免就有那麼好的運氣了。”李瑋臉色微變,怒氣上湧,脫口罵道:“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總有一天,我要滅了他的族。”楊彪笑容一窒,旋即兩眼睜大,吃驚地問道:“怎麼?你知道是誰幹的?”李瑋馬上意識到自己失言了,他順勢佯裝憤怒,一拳砸到了車座上,
“等改制的事結束了,我再派人查。我就不信,我查不出來。”接著他冷冷一笑,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