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大漢帝國風雲錄 > 第二卷 亂世豪雄篇 第十一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節

第二卷 亂世豪雄篇 第十一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節 (第1/2頁)

推薦閱讀:

第十一章長河落日第二十節李瑋開啟車門四下看看,吩咐車隊繼續前進。

“長公主的問題,要放到六年後去看。”李瑋示意筱嵐坐到自己的對面,臉上的興奮之情已經蕩然無存,轉而代之以滿臉的憂鬱和不安。

“在天子沒有主政之前,由長公主主政,這是孝獻皇帝駕崩後,朝廷的一致決定,不會更改,其原因就是為了防止大將軍獨攬權柄重演董卓亂國之禍,而大將軍也極力贊同。大將軍和我們的看法一樣,任何人都會隨著形勢的變化,時間的流逝和權勢的增長髮生變化,誰都不敢保證自己在幾十年的歲月裡始終如一,所以保持朝堂上的權力平衡一直是我們共同的追求目標。當年的晉陽危機,今天的長安危機,無不是因為朝堂上的權力失去了平衡而導致。每當危機解決了,朝堂上的權力平衡了,朝廷就能維持一段時間的穩定。如此週而復始,雖然紛爭不止,流血不止,但至今為止,朝廷還沒有出現後宮、外戚和權臣亂國之禍,這也是中興大業能穩步走到今天的重要原因。”

“所以,長公主也罷,大將軍也罷,外朝大臣們也罷,都把製造朝堂危機當作了維持權力平衡的唯一工具。”

“為什麼會這樣?難道維持朝堂上的權力平衡,非要冒著傾覆社稷的危險製造一場又一場的危機嗎?不是,用製造危機的方法維持權力平衡只是一種非常手段,一種迫不得已的手段,正確的辦法應該是用《大漢律》來維持。大漢的天子,大漢的臣子,大漢的後宮,大漢的外戚,甚至大漢後宮裡的宦官,只要遵從於《大漢律》,則國泰民安,國富民強。然而,縱觀歷朝歷代,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沒有人視律法為最高權威。從皇帝到奴隸,只要抓到一絲一毫的機會,他們就肆意踐踏律法。結果王國有興衰,朝代有更替,除了不變的江山,其它的時時刻刻都在變。”

“今天的《大漢律》已經失去了它應有的威嚴,其原因非常多,但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皇權的衰落。要想中興大漢,首要之務是重振皇權,皇權威儀四海,則《大漢律》就能恢復它至高無上的地位。但從目前的天下形勢來看,重振皇權的難度非常大。”

“如何才能重振皇權?朝堂上的爭論非常大。有大臣認為重振皇權的首要之務是皇統的選擇。如果皇統出了問題,大漢即使中興了,國力強悍了,威震宇內了,也不過曇花一現。有大臣認為重振皇權的首要之務是重振律法至高無上的權威。有大臣認為,重振皇權的首要之務是社稷的穩定,是國力的重建,而其基礎就是強悍的無堅不摧的武力。”

“今天的朝廷沒有一個強勢的皇統,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核心,因此導致朝中各方在中興大業策略上的分歧越來越嚴重。隨著中興大業的不斷推進,這種分歧將越來越大,矛盾也將越來越激烈。”

“這就是長安危機的根源。朝堂上頻繁的危機雖然維持了權力的平衡,但也嚴重影響和阻礙了中興大業的推進,這種局面如果不能迅速得到改善,社稷終究有一天會在愈演愈烈的危機中崩潰。”

“僥倖的是,我們距離解決這個危機根源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按周制,男子二十行冠禮,但天子為了早日執掌國政,一般都提前行冠禮。周文王十二歲而冠,成王十五歲而冠。本朝自孝和皇帝以來,除了未及冠年就夭折者之外,都在十三歲或十六歲舉行冠禮。孝靈皇帝是十六歲加元服(元服即冠禮),孝獻皇帝是十三歲加冠禮,當今天子如果也是十三歲行冠禮,那麼還剩下六年時間。”

“這六年時間對於朝堂各方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確保小天子主政,把危及小天子主政的所有可能存在的障礙徹底剷除。”

“在丞相大人和朝中部分大臣看來,將來小天子主政的最大障礙是長公主、大將軍和北疆武人,所以他們要設法削減和限制長公主的權柄,要儘快奪取大將軍手中的兵權,要竭盡全力阻止武人入朝干政。”

“在長公主看來,將來小天子主政的最大障礙是外朝對皇權的制約,是大將軍和北疆武人對社稷安全的威脅,所以她要設法鞏固皇權,最大程度地奪取相權,不惜一切代價削減大將軍的兵權。”

“在大將軍看來,長公主持久把持權柄,外朝大臣在中興策略上和北疆人的目標背道而馳,等等,這些都是小天子主政的阻礙,所以他要儘快制約長公主手中的權柄,把所有危害到中興策略的外朝勢力統統趕出朝堂,以便給小天子主政鋪平道路。”

“我算是北疆人……”李瑋指指自己,又指指筱嵐,

“你也是,我們追隨大將軍十幾年,最早的中興策略就是由我們制定和實施的,所以我們和大將軍,和北疆武人在中興策略上是一致的。大將軍一直希望我們北疆人控制朝政,控制內外兩朝,但由於年年征戰,大將軍並沒有完成這個設想。”

“現在,距離小天子主政只有六年時間了,如果再不讓北疆人完全控制朝政,危機會越來越大。正好,長公主、丞相大人和朝中一幫大臣們也有同樣的想法。大將軍被激怒了,忍無可忍了,於是策劃和發動了此次長安危機。”

“從目前形勢的發展來看,我們的目標正在一步步實現,但問題是,六年時間,我們能完成所有的目標嗎?”

“在未來六年裡,中興策略要不斷調整,要始終保證它的正確性。同時,《大漢律》要重建威嚴,國力要迅速恢復,新政要更加深入地推進。另外,大將軍還要鍛造一個強勢皇帝,他將帶著小天子四處征戰,在小天子的心裡牢牢鑄下以武立國,以武治國的堅固理念。”

“但是,這一切難題都不算什麼,對於整個朝廷來說,對於中興大業來說,對於整個社稷來說,最大的難題還是無法解除可能危及小天子主政的兩個最難以逾越的障礙,也就是長公主和大將軍。”

“此次危機解除後,朝政雖然由北疆人控制,但北疆人已經分裂,朝堂上會形成新的爭鬥,而且爭鬥的勢力更多,爭鬥的手段更加慘烈。”李瑋嘆了一口氣,

“大將軍應該有所預料,但他沒有辦法,為了確保中興策略符合北疆人的利益,他只能求同存異,保大棄小,走一步算一步了。”

“北疆士人中,我算是一系,以崔琰為首的冀州門閥世族算是一系,以晉陽王家為首的北疆門閥世族算是一系,田疇、傅幹算是一系,如果加上關洛士人和穎汝士人,未來朝堂上的權勢鬥爭遠比現在要激烈。”

“北疆武人也已經分裂,以張燕、楊鳳為首的黃巾系,以徐榮、麴義、賈詡為首的西疆系,以鮮于輔、玉石為首的北疆系,以顏良、趙雲為首的冀州系,如果大將軍為了制衡軍中勢力,把呂布將軍保下來,那麼還要算上呂布一系。這麼多勢力同時湧進朝堂,並佔據重要位置參與國政,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目前不得而知。”

“北疆武人早在孝獻皇帝到了晉陽重建朝廷後,已經逐步進入朝堂,但此後他們進入朝堂的阻力非常大。此次大將軍利用長安兵變的機會,讓北疆武人們之間的矛盾全部爆發,武人們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分裂。北疆武人的分裂,讓朝廷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他們的抵制和恐懼。大將軍為武人們成功開啟了武人進入朝堂的大門。”

“武人的分裂對軍隊的影響很大,但大將軍把他們全部推進了朝堂,以最快的速度消除了因為武人分裂而給軍隊帶來的巨大影響。將軍們入朝了,軍中各勢力之間的爭鬥隨即減少,軍中更多的校尉、中郎將們得到了立功和升遷的機會,軍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將迅速得到提高,而大將軍也乘機牢牢控制了軍隊。只要軍隊在手,他還怕朝廷奪走他的兵權嗎?”

“這些年,隨著軍隊的增多,將軍們的增多,軍中勢力之間的明爭暗鬥也越來越激烈,大將軍對軍隊的控制力越來越弱。這也是大將軍自冀州大戰後,三年不願回朝的最重要原因。他必須牢牢控制軍隊,軍隊一亂,什麼都完了。他不是不願回朝,他是不敢回朝啊。”

“現在你再回頭想想,是不是能理解大將軍為什麼要策劃和發動長安危機了?”李瑋衝著筱嵐笑道,

“我說這場危機是大將軍背後指使的,你剛才或許還有幾分懷疑,現在你還懷疑嗎?”

“此次長安危機,大將軍開啟了武人入朝的大門,給他們的將來鋪平了道路。武人入朝了,將軍們對社稷的威脅也就減少了,同時軍隊內部的鬥爭也減少了,而大將軍也能更加牢固地控制軍隊了。軍隊內部團結了,穩定了,戰鬥力也就提高了,勝仗也就越打越多,而新一代的武人也將大量湧現,他們在不久的將來也會進入朝堂。這樣一來,大將軍對軍隊的控制力會越來越牢固,對朝政的控制力也會越來越牢固,其權勢會越來越大,對社稷的威懾力也會越來越強悍,越來越具有傾覆性。”

“在這種情況下,長公主和朝廷還敢奪取大將軍的兵權嗎?就算長公主和朝廷拿回了大將軍的兵權,那又有什麼意義?只要大將軍不死,他就是兵權。如果大將軍象董卓一樣被刺殺了,社稷也就完了。那時朝堂上的武人為了自身的利益會奮起還擊,而軍中那些由大將軍親手培養出來的新一代武人,他們會把社稷撕成碎片。”

“這些年,大將軍對長公主和朝廷的進逼,一退再退,但你看到他的權勢和實力有什麼損失嗎?沒有,相反,所有試圖對付他的人都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因為大將軍就象一尊戰神,無人可以擊敗。”

“大將軍把朝堂當作戰場,每打一仗,都要達到數個目的,他絕不會為了一個目的而去發動一場戰爭。這次也是一樣。你看,丞相大人倒了,青兗士人倒了,長公主的權柄削弱了,北疆武人分裂後入朝了,招撫襄陽失敗了。北疆人控制了朝政,軍隊牢牢控制在手,中興策略也將按著北疆人的意願推進。等到這場危機平靜下來,估計再也有沒人願意和他正面對抗了。”

“大將軍達到了他的目的,他變得更加強悍。但問題是,六年後,當天子主政的時候,他逼迫長公主還政於小天子的時候,他該怎麼辦?”

最新小說: 怨珠願 大明:朱元璋是我乾爹 紙醉伶夢 三國之涼人崛起 重生後我拐走一隻皇子 穿越後,我帶丐幫富甲天下 錦衣衛之無極之證 重生後拿捏了前夫死對頭 失格魂縈 重生嫡女的打臉日常 大明:三天後穿越,滿門被抄斬 糜漢 穿越成了小魔女 三國:開局獻計曹操,成立摸金校尉 竊元 財神寶寶三歲半 嬴政夢天機,立我為嫡 大明:天下第一皇商 穿越秦時,如龍在淵 大明:家父崇禎,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