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戰局變化如此之快,在這個關鍵時刻,徐州方向竟然也燃起了戰火。
河北為了攻打中原,籌劃了很長時間,可以說該想到的都想到了。接踵而來的戰局變化讓眾人應接不暇,窮於應付,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袁紹的目光轉向了沮授。沮授神態從容,嘴角上還帶著點點笑紋,看向眾人的眼睛裡隱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冷肅。
憑著多年和沮授的交往,袁紹頓有所悟,緊張的心情不由自主地鬆弛下來。
“沮大人有何對策?”劉表身心俱疲,有氣無力地問道。
“放棄定陶、昌邑,讓曹操、劉備在濟陽、冤句、薄城一帶建立臨時防線,給大軍攻殺顏良,在封丘、陳留一帶建立第二道防線,在滎陽、中牟建立第三道防線爭取時間。”沮授話音未落,袁紹、劉表等人的臉色馬上就變了。
放棄定陶、昌邑,兗州軍在救援無望的情況下,只能死守,雖然這可以讓曹操、劉備的軍隊得到加固城防,屯積糧草,休整軍隊的時間,但曹操要為此付出數萬人的代價。
駐守定陶、昌邑兩城的兗州軍很難再有生還的機會。曹操願意做出這麼大的犧牲?
他和劉備率軍日夜兼程返回兗州戰場,為的就是守住定陶和昌邑,保住兗州軍的實力,現在讓他既丟棄定陶和昌邑兩座兗州重鎮,又犧牲兗州軍將士的性命自毀實力,他願意嗎?
劉表沉默了一會兒,小聲說道:“就算曹操同意了我們的計策,但誰能知道定陶和昌邑在北疆軍的攻擊下能堅守多長時間?假如北疆軍很快拿下定陶和昌邑,我們還會陷入同樣的困境。”
“急調兵力增援中原戰場。”沮授說道,
“我們立即奏請天子,下旨徵調揚州軍隊。”
“揚州軍隊有三部。一部是袁術的軍隊,還有兩部是江東的孫策和周瑜。”
“袁術的手下已經分裂,但他們在名義上還是遵從袁術的。現在袁術臥病在床,已經不能理事,廢人一個,殺袁術還不如赦免袁術,以此來攏絡袁術的舊部。讓紀靈、何儀、劉勳等人率軍北上支援。”
“江東孫策的軍隊距離中原較遠,但他父親當年北上討董建下蓋世功勳,名震天下,僅此一點,孫策就有可能奉旨北上。雖然孫策某些事做得不好,但相信這個時候,他無論如何也不會給自己的父親丟臉。”
“周瑜出身官宦世家,以他的家世和為人,接到聖旨後,他必會奉旨北上討伐叛逆。”
“揚州軍隊北上後,中原戰場至少可得到三萬到五萬軍隊的援兵。”沮授興奮地揮揮手,
“只要丞相大人願意做出犧牲,給我們建立阻擊防線爭取時間,給揚州軍隊北上爭取時間,我們就有把握在封丘和陳留一線擋住北疆軍攻擊的步伐,和北疆軍決一死戰。”沮授的計策得到了眾人的一致認同。
戰局發展到這種地步,只要能想出來的辦法,都要去做,都要去試,已經不存在絲毫的顧忌和猶豫了。
“書告曹丞相,請他仔細權衡得失。值此社稷存亡之際,無論多大代價,我們都要承受。”
“給定陶、昌邑戰場上的各級將領升官加爵,以鼓勵士氣。”
“另外,給江東的孫策、周瑜,給紀靈、劉勳等人封將拜侯。”袁紹站起來,手指沮授、逢紀等人說道,
“你們立即擬旨,我和景升兄去拜見天子,請天子親自擬寫聖旨,把孫策、周瑜請到中原戰場上來。”深夜,劉表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回到了驛館。
別駕劉先陪著劉表閒聊了幾句,問了一下拜見天子的情況,隨即話題一轉,小聲問道:“大人,你對沮授大人熟悉嗎?”劉表笑笑,
“本初能有今日的基業,和沮授的鼎力相助是分不開的。在洛陽文武大吏中,冀州籍的官吏佔據了很多重要職位,而這些人基本上聽沮授的,尤其是軍中的一幫統軍將領。本初在這個時候先是把沮授趕出洛陽,然後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又再次起用沮授,可見沮授權勢之大已經不是本初所能控制了。本初動了沮授,等於自己砍自己一刀,非常不明智。不過,僥倖的是,他馬上醒悟過來了……”
“大人,你對沮授大人今日所提的迎戰之策有何看法?”劉先看到劉表有侃侃而談的意思,急忙打斷了他。
“哦?”劉表明白了劉先的意思。他淡淡一笑,
“沮授對本初忠心耿耿,但本初卻……”劉表搖搖頭,
“沮授才華橫溢,越是到了關鍵時刻,沮授的才華越是令人敬佩。”
“今日沮授所提的戰策很明顯在借題發揮。雖然北疆軍的高順出現在徐州戰場上,但戰局會不會沿著沮授的設想發展很難說。我認為沮授根本就是危言聳聽,他的目的就是想趁機削弱曹操的實力。至於把袁術的軍隊,把江東孫策、周瑜的軍隊調到中原戰場上來,其目的都是一樣的。他想借此一仗,消滅所有對手。曹操、袁術、孫策、周瑜這些人一旦在中原戰場上損兵折將,實力大損,那麼中原大戰後,袁紹可以憑藉自己的實力,迅速穩定社稷。”
“但是……”劉先猶豫了一下,問道,
“大人,你說,曹操能接受袁紹的建議嗎?袁術、孫策、周瑜會奉旨北上嗎?”
“當然,這是什麼時候?中原大戰一旦失敗,李弘隨即奠定了一統天下的基業。試問曹操、袁術、孫策、周瑜這些人還能活幾天?”劉表冷笑道,
“只要不是白痴,只要心裡還有對大漢的忠誠,他們肯定會奉旨北上。明知前景堪憂,他們也要奮力一搏。此刻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之時,誰敢拿社稷,拿自己的身家性命當兒戲。”